叶军:以院为家 守护大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可敬的白衣天使,化身勇敢的白衣战士,义无反顾投入到防疫抗疫的战斗中,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叶军就是奋战在一线的一员。
2020年1月24日深夜,叶军接到会诊通知,作为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的专家组成员,立即前往医院参加会诊,长达3个小时的讨论,将患者以观察病例转入定点医院,叶军又在医院度过了一个大年三十。
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叶军24小时待命,只要科室有需求,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成了她的口头禅,是否有发热症状、CT是否显示肺部感染灶、是否有疫区人员接触史,血象、流行病学史如何,她都要仔细询问,在会诊中,有患者对病史讲述不清,她就带领医护人员再次查房、摸清细节,把好排查诊疗的第一道关。
面对新型病毒,有的医护人员也难免有被感染的忧虑。叶军说: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但我要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减少大家的忧虑和恐惧。她多次督促科研、教学等院内职能部门开展新冠病毒诊疗知识强化培训,带领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掌握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开展有效的摸排诊疗。她强调,我们是医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卫士,如果连我们都害怕了,还怎么和大家一起战胜病毒。
防疫抗疫,除了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防护设备更是白衣战士们必不可少的铠甲,如何让白衣战士们在前线更安全,物资安全保障成为叶军最为忧心的一件大事。
疫情突然袭来,又赶上春节假期,医院防护物资储备告急,联系供应商购货无果,医院组建的援助湖北医疗队防护物资急需,呼吸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防护必不可少,供应难以为继。1月28日,医院发布《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社会捐赠公告》,大家的爱心、热心和捐赠物资一起涌向医院。由于医用物资的标准是很严格的——医用防护口罩必须符合或者高于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必须符合或者高于YY-0469-2011,防护服必须符合或者高于GB19082-2009;护目镜要求透亮、物理防溅。作为分管感控工作的副院长,每批到院物资,叶军都要参与严格把关分类,哪些可用于医疗防护,哪些可用于日常防护,她都一一过目。因为,只有达标的医用防护产品,才能有效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和传染性病毒,配备给一线医护人员。而日常防护物资,也对医院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的防护给予了积极支持。
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叶军以院为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坚决把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到位,守护好大家的安全,细微之处,折射出的正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李猷
张玉:有一种爱叫默默地投入
说起护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南丁格尔,白衣天使……好像一切赞美之词也说不尽护士的真善美。
张玉,也是这样的一名护理人员。自1996年进入医院工作以来,她已经跟随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同呼吸共命运20多个年头,各个科室的轮转,让她对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特点也更为熟悉。2019年4月,张玉成长为护理部主任,职位的晋升,意味着肩上的责任与担子更重了。
2020年过年前夕,新冠肺炎悄然来袭。作为护理部主任,张玉紧急调配护理人员支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与预诊分诊工作。大年三十,本是可以和亲人团聚的日子,她却选择了与护理人员一起,共同抗击疫情。经过一整晚工作岗位上的“守岁”,体验到夜班护士抗寒服装不够的问题,征得医院领导的同意,她为护士派发了防寒服与取暖器。
2020年1月23日,应上级组织要求,护理部组建了医疗队,应该如何选人,选哪些人,都是张玉要考虑的,要做到既符合上级要求,又保障自己院内防控要求,张玉深知疫情如战事,容不得一点耽搁,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提出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护理组的成员人选。
2020年2月4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红十字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了,派出的是10名护理人员,其中9个“90”后。看着他们,张玉哭了,她一遍又一遍查看她们的生活物资,有没有缺了漏了,出征的女孩子多,特殊时期的物品备齐了没有,就像自己的家人要出远门。
谈及此次疫情,张玉说,做好人员分配和守好医院的防线,进行护理宣传工作,提供援战人员生活物资都是本职,医院领导的统筹指挥,感控办、总务科、设备科以及整个医院的配合也缺一不可。相信寒冬将过,终会春暖花开。张玉用行动表明,有一种爱,叫做默默地投入。
报道: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