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成立于1940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所在的城市个旧,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市,是世界著名的“锡都”。医院现有在岗职工1107人,其中少数民族职工297人,占职工总数的26.8%,是一个由汉族、哈尼族、彝族、白族、瑶族、傈僳族、阿昌族等1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长期以来,医院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努力筑梦健康中国,2020年9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被评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征程中,切实造福了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福祉。
——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造福边疆人民健康福祉。组织专家医疗队,深入红河洛恩乡、个旧扯土白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摆脱贫困目标作出积极努力。通过为各族人民提供免费的医疗义诊,并以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契机,广泛宣传州委“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和州委“13611”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本地区推进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发展情况,增强了干部群众建设家乡的信心与魄力。
——以促进素质提升推进,造福边疆人民健康福祉。例如,2018年以来,相继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于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孙宏亮、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冯珏、云南省安宁市医共体总院长宋超、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向述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吴昆华、昆明医科大学附二院孙勇、云南省肿瘤医院廖承德、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苏伟和何茜以及云南省肿瘤医院封俊等专家教授,成功举办矿山及少数民族地区肺癌早诊早治的研讨班,为红河州各族人民的防癌、抗癌事业,揭开崭新的一页。承办了红河州2019年第一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急诊急救能力提高班,红河州13个县市141家乡镇卫生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157名长期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全科医生参加了此次培训班,为提高红河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急诊急救能力、保障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推进“精准扶贫”,造福边疆人民健康福祉。医院自挂包红河县草果村委会以来,针对草果村实际情况反复调研,研究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以产业带动、教育扶持、医疗救助、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五大攻坚战”护航“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2016年来,医院共有18名挂联干部与76户贫困群众结对子,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驻进村,就扎下了根,这是驻村队员的铮铮誓言。签了字,就立下了“军令状”,这是帮扶干部的庄严承诺。从语言不通,进村被狗咬,到后来狗见了就欢快地摇尾巴,老乡挽留你们同吃一锅农家饭、从此把你们当做亲戚。这是扶贫攻坚的真实历程,更是扶贫队员和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血脉相连的生动写照。医院投入帮扶资金100.5万元,让帮扶对象面貌焕然一新,直接对口帮扶的73户贫困户与片区605户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并且,辍学生清零,道路交通、活动室建设、饮水、动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标准化卫生室等全部达标。眺望希望的田野,是2200亩草果、2100亩茶叶和650亩本那芭蕉,以及新建的黑木耳人工食用菌基地。脚踏扶贫路、民颂赤子心!山上的果实熟了,人民的心热了!同时,医院还深入到屏边县白云乡,向当地卫生院捐建了“民族团结示范基地健康宣教室”,向屏边白云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捐赠了一批价值25万元的设备等,并开展医疗技术帮扶活动,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和好评。
——以下乡巡回义诊,造福边疆人民健康福祉。2018年,医院在云南省率先成立红河州肿瘤专科联盟,持续深入全州各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巡讲、义诊、体检、手术等,通过送医送药下乡,为边疆各族人民践行与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榜样,和谐了医患关系,巩固了民族团结,推动了共同进步。特别是2019年3月8日,医院医疗队专程赴各边疆县市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登记,为100位城市和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筛查,并向广大妇女朋友普及了宫颈癌防治知识和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为重点人员进行了长期接受宫颈癌筛查的预约登记。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医院共派出医疗队16批、217人次,奔赴河口、屏边、红河、元阳、弥勒等地,既义务履行了医疗队的服务职责,也充分发挥了民族团结共荣的“宣传队”作用。
——以提升就医体验,造福边疆人民健康福祉。2020年9月11日,开通了石屏到医院的“健康直通车”;2020年10月26日,又开通了元阳到医院的“健康直通车”;2021年1月,又开通红河县到医院的“健康直通车”。三条“健康专线”,以及下一步将不断开通的“健康专线”,切实解决了边疆地区患者到站转车繁琐、就诊“停车难”等问题,让医院真正成为一所距离边疆人民和医院前沿最近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全面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在省内首批建成以实体医院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参与“云上会诊”,使肿瘤患者享受到云南省肿瘤医院的同质化治疗;电子病历、“微导诊”“门诊智慧医疗”“移动护士站”、红河州肿瘤影像云平台、电子图书馆等上线使用受到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医院开展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以推动文化建设,造福边疆人民健康福祉。医院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培育,不但积极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学习教育,还把民族团结作为全院职工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医护人员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医院服从社会公益大局,各民族平等和谐,解除患者的痛苦为首要职责的服务意识。教育全院职工不仅要成为医学人才,同时还要学习多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哲学、文学艺术、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病人的风俗习惯作为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必然内容,为医患和谐打好基础,也充分彰显了新时期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风采。
——以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奉献和造福社会。医院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医疗社工及志愿者活动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例如,2019年3月13日,组织近50名党员、团员、青年,到个旧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预防筛查,通过“天使传送健康”,为100多名居住在福利院的人员送去了春天的温暖,感召和带动社会各界对福利院的关注和支持。又如,2019年,在全力以赴救治个旧大屯一名李姓困难孕产妇的同时,院领导还带头为其及新生女婴捐款,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誓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领导和机关后勤党支部、临床第一、二、三党支部和医技党支部的同志们,为该母女捐款14761.3元。宝宝从出生时1.58千克长到2.13千克,经过全院会诊,女婴身体状况和成长情况良好,顺利出院。而这位白血病孕妈妈得以救治,使个旧市连续9年高危孕产妇“零死亡”记录得以保持。
——以红色基因传承,推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例如,踏寻红色遗迹,重温革命历史,2019至2021年,医院党政领导及各党支部书记,以及全院党员同志们,分批前往蒙自查尼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党史专题教育等。查尼皮,一个曾经只有12户人家,偏僻艰困的彝族小山村,因为1928年10月13日中共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最终成就了这里“中国红色地标”。在查尼皮基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党政领导、党支部书记们,依次参观了历史丰碑、革命大型浮雕、纪念林、革命历史陈列馆、茅草屋等,观看了革命短片《杜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云南省一大会召开会址小茅草屋,以及屋内摆设的党旗、马灯、黑板、石磨、桌凳等物品,使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锤炼。此外,还组织党员、团员到文山麻栗坡烈士陵园、蒙自红寨烈士陵园等,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追思和学习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更加坚定了自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文 / 图:赵俊峰、赵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