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一位怀着女儿上战场的天使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1-05-16 浏览:6615次 [ ]
摘要: 前言:援越抗美是我党、我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写了无数光辉的篇章。而由于历史原因,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前言:援越抗美是我党、我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写了无数光辉的篇章。而由于历史原因,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本文根据蒋静英生前的专访写就,已收入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出国部队》一书。1993年,蒋静英从原云锡总医院、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退休,数年前与世长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讲述身边人物故事,谨以此文,向蒋静英和所有参加过援越抗美的老同志致敬,向所有舍身忘我、默默无闻的奋斗者致敬!

image.png

时钟、天空、大地和海洋曾经在炸弹和婴儿的啼哭中震颤。


1964年8月5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4架飞机升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突袭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鸿基、福利、广溪等地的鱼雷艇基地和油库,直接卷入了一场未经宣布的战争,直到1975年4月30日最后一批美国人撤离西贡,才宣告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结束。期间,550000美军来到越南,58209人战死或失踪,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同时导致160万越南人丧生,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这场二十世纪最痛苦、最漫长的战争,就是“越战”。


而在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中那一条条坚不可摧、纵横交错的“生命线”上,活跃着一支32万之众的神秘大军,他们身穿的蓝色服装既没有军衔,也没有领章帽徽,这曾经一直被视为最高军事机密。这支中国派遣的神秘大军,也一度被称为“出国部队”。

image.png

参加过援越抗美的女兵蒋静英


我曾经就是“出国部队”的一员,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


举世皆知,这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战争。1992年4月,公开发表的美国国防部关于海湾战争的最后报告——《海湾战争》一文中证实,二十世纪60年代的越战,精确制导武器广泛应用。例如,“百舌鸟”式反雷达导弹投入使用,使越南北方的防空雷达和炮瞄雷达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对付桥梁、隧道等军事目标,美国空军大量发射了“小斗犬”、“小牛”式等空对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也投入战场。与此同时,各类高技术传感器也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肆无忌惮地执行“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的美国喧嚣:“把越南炸回石器时代!”事实上,当时的越南,完成就是美国除了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最新武器的“试验场”。


更有甚,为寻找到跟美军“捉迷藏”的军事目标,美军乃至竭斯底里地在越南丛林的上空喷洒特殊的药剂,让树叶干枯凋落,这一“牧场行动计划”使越南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1961年至1971年间,美军就在越南投下了1900万加仑除草剂,其中包括1200万加仑橙剂。1988年,美国五角大楼编写了一份报告,其中包括与橙剂有关的威胁生命的疾病,总计有28种,如先天畸形、皮肤病、神经疾病、癌症等。直到现在,美军在越南投放的橙剂还在危害美国老兵、越南人民以及他们的后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仅在越南就有65万受害者患慢性病,已经有50万受害者死亡。


不可否认,越战期间美军投放橙剂是为了破坏森林及越方的粮食供应,最终却是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难道这不算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尽管美国一再否认橙剂与这些健康问题有关,而大约5万名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却得到了橙剂生产商共计1.8亿美元的赔偿,但这仍然挽回不了美国越战老兵们深受橙剂之苦,参加过“牧场行动计划”的美国越战老兵糖尿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47%;心脏病的发病率高出26%;患何杰金氏淋巴肉瘤病的概率较普通美国人高50%;他们妻子的自发性流产率和新生儿缺陷率均比常人高30%。


然而,援越抗美的中华儿女,这些誓为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伟大的领袖争光的“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就是在这样残酷的大战争环境里,进行着一场场空中毁灭和地面重建的竞赛。

image.png

也正因为如此,大批出国的医护人员对于这场战争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我很自豪,越南军民当时把我们亲切地称为“中国白求恩”。


1965年8月28日,我成为新娘,3天后就告别了新婚的丈夫,踏上了援越抗美的征程。


image.png


越战中,被中国高射炮击落的美国飞机

变成了一把把小梳子,成为“出国部队”

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


我于1938年出生一个贫寒家庭,1957年高中毕业,1958年成为个旧市云锡机械厂的一名工人。1958年底,云南省在昆明召开运动会,我被通知去红河州女子排球队报道,结果与队友们一道夺得了云南省运动会排球亚军。在昆明排球正打得火热的时候,昆明军区也准备开运动会了,可是没有专业人才,他们就到省运动会来借人,在看了各队的比赛后,我被云南军区女子排球队挑走,成了昆明军区体工队排球的主力二传手。


1961年底,部队球队解散,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医院化验室,进行生化、细菌、临床等化验工作,完成了从球员到卫生兵的转变。后来,为适应战争的需要,68医院改为138野战医院,我专门被安排到昆明军区防细菌、防化学、防毒气的“三防”越战训练班学习。


1964年,我参加了138野战医院的战地医疗队,开始了野战拉练。由于越南是一个林密、河流纵横的国度,拉练就从泅渡开始,在个旧的蔓耗训练泅渡红河。战地医疗队的女兵们把矜持压缩进内心,按照战争的要求扑入河中,面对浑浊的河水,我们让娇嫩走开,让懦弱走开,让胆怯走开,让美丽走开。上岸后的女兵们,发稍上滴着水,一个看着一个发笑。然而,野战拉练也伴随着泪水,我难以忘怀,在这次泅渡红河中,悲剧还是发生了,有一个班长,3次在泅渡中帮助战士背被包、扛枪、护送水性不好的战士渡河,因负重太多,不幸沉了下去,抢救上来的时候,这颗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65年8月28日,我在个旧和一位园林工程师结婚了,3天之后,我就接到命令返回了所在野战医院的战地医疗队。在紧急的战斗动员后,大家换下绿军装,换上没有帽徽、领章的空军蓝色便装,向中越边境出发了。


138野战医院战地医疗队达到河口后,在河口停留了一个下午。入夜,军车拉下篷布驶过中越大桥,穿过越南老街后,到达越南莱州地区。战地医疗队在黄连山山脉延伸下来的一个隐蔽的幽谷中停下来,这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战地医疗队接到命令,就在小河边建野战医院。


当时,10号公路沿线的中国援越抗美部队都派出得力的战士来支援战地医院建设,有炮兵、铁道兵等,高机连的战士们说:“医疗队一来,士气就不一样了。”在女护士们建盖医院时,战士们都很照顾,重活、累活全包下,房子很快就盖好了,预防空袭的猫耳洞也顺山挖好了。

image.png

营房由钢架、竹帘、草篷组成。3天后,一座设备较为齐全的野战医院就这样落成了,分内科、外科、警卫班、炊事班等,有手术室、化验室、检查室、放射室、治疗室、储藏室、药房、病房、厨房和宿舍等。


众所周知,越南气候炎热,中国北方的一些小伙子们水土不服,常拉肚子,脚瘫手软,野战医院的病号多了起来,这是“出国部队”要过的第一道关口——抗疟疾之战。


就在抗疟疾的时候,美国飞机出现了。那天,晴空万里,白云如棉,一架美军侦察机穿云而来,不一会,大批的美军飞机涌过来,轰炸开始了,附近的一座6号桥首先成了被轰炸的目标,我和同事们借这短暂的间隙,迅速把住院的伤员转移进猫耳洞里。这时,周围山上的高机连、高炮连发出了怒吼,有一架美机栽下来,爆炸中铝皮横飞。6号桥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完好无损,野战医院附近的道路炸了些大坑,很快就被战士们填平了。


然而,通往奠边府的10号公路,不断有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有一次,一批中国出国部队的新兵坐在军车里突然遭遇美机,小号兵吹隐蔽号,车上的战士们还没有钻猫耳洞的习惯,就往医院跑。因为车队距离野战医院较近,医生、护士们就招呼大家往山上的树林中跑。此刻,一颗激光弹飞落下来,从我附近两米处钻进地下,我就迅速往河里跑,躲藏在河里的石头下,只听见炸弹轰然爆炸了,山土哗哗地塌方,有的猫耳洞被掩埋了,小号兵就在这次掩体塌陷中牺牲了。


1967年春节,我奉命送一批重伤员回国,被准许短暂停留,稍后,我又返回越南黄连山峡谷中的丛林野战医院。没想到,这一次,命运安排了“天使母亲”带着自己的天使女儿去援越抗美——身体的变化,很快就被我觉察出来——我怀孕了!


这是在前线作战啊,得马上向首长汇报。我决定把孩子打掉,可是部队首长不同意,首长说:“你已经28岁了。”对于这句话,让我在残酷的战争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希冀和温暖。我仿佛侧耳就能听见森林里小鸟的欢唱,还有长臂猿深情的呼鸣;那些河里的石头仿佛也好看了起来,有的石头像房子,几个大石头围起来,就成了一个游泳池,充满了一种安全感。


但战争还未离去,革命的浪漫与战争的残酷在相互博弈。我记得,一个战士因为取弹片的时候没有了麻药,他只能大声地喊叫,那种声音,我至今刻骨铭心。

image.png

“出国部队”战士们用越战中被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浇铸的飞机模型


甚至于,当时的恶劣条件下,我们连一个细菌培养箱都没有,只能依靠战士中的能工巧匠,用罐头盒敲打平,接起来,做一个双层培养箱,用一个煤油灯做热源,菌种就培养出来了,也就能对症下药了……


1967年7月,我从越南回到祖国。我是唱着歌回到金平那发的,在金平驻地,我被部队政委指定为一场排球比赛的队员,女兵们道出我不能上场的秘密之后,政委笑着说:“哟,原来你是两个人参加援越抗美啊!要发两枚军功章才够啊!”


1967年10月,我的女儿出生了。1972年,经历了13年军旅生活的我,从138野战医院排长的任职上转业地方,一直在原云锡总医院(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从事医疗工作至退休。


战争没有让所有的女人走开!而更多的“中国白求恩”却让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他们坚持在越南战场上提供巡回医疗服务,知情人很少讲他的战争故事,但历史应该记住这样的人,他们把背影留给爱情,他们的微笑让所有战争屠夫无地自容,让死神学会敬畏。而今,在生命的秋天里,他们盛开的花朵依然是青春的,阳光的。


这支中国派遣的神秘大军,也一度被称为“出国部队”。


事实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主权,先后7次跨出国境线作战。而7次出境作战,人民解放军完成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主权的任务后,胜利之师全部撤回,没有占领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有留下一兵一卒,在世界上赢得了盛誉。

image.png

image.png

1950年8月,中国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援越抗法,是解放军第一次跨出国境线。1956年3月,中国军事顾问团全部撤回国内。


第二次是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走出国境线作战,先后出动27个野战军135万人到朝鲜轮战。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揭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国作战时间最长、出动兵力最多、歼敌最多的一次跨境作战。


第三次跨出国境是中缅联合作战。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出国与缅军共同围剿国民党残余部队,历史上称之为“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在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中,大多数国民党军逃往距中国边境百余公里的缅甸与老挝、泰国接壤的地区,一部分撤往中国台湾。


第四次跨出国境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共消灭印军8853人,印军伤亡人数是解放军的3倍多。这次“越境”作战有三大特点: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跨出的是当年英印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麦克马洪线”,而不是“西姆拉边界谈判”前的中国边境线——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收复英印殖民主义者霸占的中国领土后,又主动撤回到实际控制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一方,并且从这条线再后撤20公里,没有通过武力改变中印边境现状,没有侵占印度一寸土地;三是将缴获的印军武器装备和战俘无条件交给印方。 


第五次跨出国境作战是援越抗美。这次出国作战的特点是:只派高炮部队、工程部队、铁道兵部队、扫雷部队,没有与美军地面部队短兵相接;另一特点是:中、越、美三方对中国出兵都心照不宣。


第六次跨出国境作战是援老抗美。这次解放军出国的任务,主要是掩护中国工程兵部队帮助老挝筑路。1969年至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在老挝孟赛、孟夸、孟本、孟洪等地区对入侵老挝的美军飞机进行的防空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第705大队和第302、第303、第304支队等共2.1万人,担任援老筑路中的防空作战任务。与此同时,派出约11万工程、后勤地面警卫部队,帮助老挝完成筑路任务。


第七次是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国境线,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这次跨境作战,中国政府的原则是:一是有限的;二是不长期化;三是不扩大。这次出国作战也是我军出国作战时间最短的一次。在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中,中国对越南给予了巨大的、无私的援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据不完全统计,1974年至1978年8月,越军在中国边境地区制造了挑衅事件达3398起;1978年9月至1979年2月,侵占中国领土竟达162处。正如邓小平在美国答复参议院关于中越紧张局势的谈话中所指出的:“为了世界和平的稳定,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可能不得不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中越两军在中越边境地区又进行了近10年的胶着战。中越两国恢复友谊后,中国主动排除了中越边境地区的地雷,出现了两国边民友好往来和经济繁荣的景象。


在7次出境作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92年4月以来,又应联合国邀请,先后向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等派出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


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秘密出兵”的援越抗美部队,一度被称为“出国部队”。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援老抗美部队,也曾经延续过这一称谓。但是,“出国部队”首先并且主要成为了当年中国援越抗美部队的一个“特别番号”。随着历史的发展,“援越抗美”后来也被称为“援越抗战”。


在卫星、互联网、“全球通”手机成为一种寻常工具的时代,有多少尘封的历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又有多少辉煌的历史悄悄沉寂?


其实,这段被称为“越战”的历史,早已经不是秘密,只不过那些层出不穷的美国越战片,在美国、中国、越南或者其他国家的某一个录像厅、某一个“家庭影院”上演时,更多的是把越南热带丛林中神出鬼没的美国大兵作为“圣斗士”,而对于他们优势空军遭遇的地面强劲对手,始终在一种艺术的回避中,寻求和保持着有利于美国“军人风度”的心照不宣。甚至很多越战片,被人们理解为美国的“征兵广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个旧报社采访我的两个记者,因为他们,让我从那套畅销的《黑镜头》摄影丛书中,看到了一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群越南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得四处奔跑,中间的那个小女孩一脸惊恐,赤裸着身体在路上狂奔。在她身后,是燃烧弹的熊熊烈焰和一些物体被烧焦的滚滚黑烟,道路两侧,则是一些荷枪实弹、麻木不仁的美国大兵。这张由美联社摄影记者黄功吾在1972年拍摄的照片,几乎成了越南战争的一个标志。


通过历史注释,我知道了这张照片中的女孩子叫潘金淑。1972年6月8日,9岁的潘金淑和家人以及其他村民,在一座佛塔里躲避战争。下午两点,实施空袭的美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在潘金淑和其他孩子从佛塔逃出来的路上,4枚汽油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她的两个弟弟当场被炸死,落在潘金淑身后的汽油弹溅出的火花蔓延到了她的身体,她单薄的棉布衣服很快就被火苗吞噬了,背部和左臂的皮肤开始在火焰中脱落。


当时,22岁的美联社摄影记者黄功吾拍下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

image.png

越战中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档案图片)


拍完这张照片后,黄功吾用凉水对潘金淑进行了冲洗降温,随后把她抬上一辆货车,送到了最近的一家医院,但是,当地医生对这种被燃烧弹烧伤的病人无能为力。3天后,潘金淑的母亲在医院的太平间里找到了她,把她送到了西贡的一家美国医院,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治疗。潘金淑在医院里煎熬了14个月,接受了大大小小的17次手术。 


 1996年11月1日,潘金淑应邀到美国华盛顿参加越战纪念活动。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她向上千名越战老兵讲述了她的经历,表达了她对和平的向往。她说:“假如我能和当年投下炸弹的美国飞行员面对面地讲话,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应该为现在和将来做一些好事,促进和平!”不一会,潘金淑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就是那个人。”写这张纸条的,正是当年投下凝固汽油弹的一位美军士兵,他叫约翰·普拉默。


当年的美国士兵,已经成为了一名牧师,但是,那张照片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他的生活里挥之不去。那天,他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潘金淑的面前,失声痛哭,请求原谅。面对这位曾经给潘金淑造成了无尽痛苦的美国老兵,她张开双臂,拥抱他说:“我宽恕你!” 


正是这张赢得普利策奖的照片,改变了潘金淑的命运,使之成为了见证越战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据说,决定将这张照片刊登在《纽约时报》头版的那位编辑后来得知,他作出的这个决定,使越南战争提早结束了6个月!


然而,知情者们也在客观理智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如果没有中国“大后方”对越南超过200亿美元的无私援助,没有32万优秀中华儿女组成的工程、铁道、防空、后勤等援越“神秘大军”,无数次冒着潘金淑所经历的那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惨无人道的空袭,用血肉之躯筑成铜墙铁壁,援助越南修筑和保卫了一条条决定国家命运的战略通道,越南战争又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呢?只不过这些关于越战的更多真实见证,一直在沉默中不断地被推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尤其是面对可能唇亡齿寒的严峻国际形势,全民皆兵的中国作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保家卫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势,甚至于不少的女民兵,手枪、步枪、冲锋枪、火箭筒、擒拿格斗技术乃至高射炮,都无不精通。几乎,从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种大义凛然、战无不胜、敢于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质。1967年4月,进退维谷的越战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曾经对约翰逊说,如果把美军的兵力增加到68万人,能够在两年以内结束“这场可恶的战争”。约翰逊一筹莫展,他说:“我们能够增兵,对方就不会增兵?这样下去,战争的尽头在哪里?”威斯特摩兰回答:“武元甲的增兵能力已经到极限了,美军消灭他们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他们补充兵员的速度。”约翰逊紧锁眉头:“如果武元甲请求中国派遣志愿军进行短兵相接的地面战呢?”威斯特摩兰感喟:“那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在越战的“现实主义战争教材”中,威斯特摩兰已经对中国的弱势武器打垮了美国的先进武器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中国援越高炮部队和各工程支队在3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共对空自卫作战2153次,使用二十世纪30年代生产的老式37炮、85炮,50年代后期生产的少量的57毫米、100毫米高炮,14.5毫米高射机枪,以及后来配备的瞄准雷达,竟然击落美国60年代的新型F4、F8、A4、A6、A7、F105、F111等各类飞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甚至,不少美机是被中国援越部队的轻武器击落。美国的军事专家曾经这样评论,如果中国真的直接参战,在地面上短兵相接,谁敢保证越战不会变成另外一场令美国人无地自容的朝鲜战争?


美国空军对此是首当其冲有切肤之痛的。


我听个旧报社专门采访这段历史的那个记者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67年5月1日上午10点左右,美国轰炸机突袭了援越“出国部队”某营部和一个连队,有意思的是,美机狂轰滥炸之后,“出国部队”的战士们没有什么损失,美国飞机的炸弹扔到附近河里了,河面上泛起了一大片鱼,捞上来后足有200多公斤。“出国部队”战士们把这些鱼送了一部分给当地老百姓,其余的鱼分送到了炊事班。营部教导员讲:“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美国总统约翰逊知道我们在越南很辛苦,加餐没有鲜鱼,所以,就派飞机来给我们炸鱼。慰劳慰劳我们。要向同志们说清楚,这鱼可是高价鱼,是用十几枚重磅炸弹炸出来的。” 

image.png

历史后来评价:没有援越抗美的伟大胜利,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外交大格局;没有援越抗美的伟大胜利,就没有中国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


白驹过春秋,弹指一挥间,对于这个用彻底的奉献和牺牲捍卫了半个世纪的“秘密”,应该是历史向现实、前辈向后辈启动唇齿的时候了。


蒋静英 / 口述     赵俊峰  武 俊/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