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1-06-13 浏览:6202次 [ ]
摘要: 我叫李云龙,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4集团防空旅服役,2017年12月退伍,2018年12月政府安置工作的时候,我很荣幸被安置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工作。

我叫李云龙,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4集团防空旅服役,2017年12月退伍,2018年12月政府安置工作的时候,我很荣幸被安置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工作。

image.png

工作了一个月左右,有一次听同事讲:我们科有两位同志在下乡扶贫。当时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说:下乡?我们也能下乡?我也想去!去做什么?他们说:扶贫,很辛苦的。而且很远,路也很难走。当时我就说:再辛苦我也要去,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去。扛过枪,下过乡。我的人生完美了。


时间转眼到了2019年7月12日,那天轮休的我,正要吃晚饭,突然接到科主任电话:“李云龙,书记找你有事,你现在马上过去一下。”我急忙往医院赶。来到办公室,书记说:“我们就开门见山,因为有个在下乡的女同志,身体不是很好,需要轮换。”我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2019年7月15日,单位领导送我和另外一位也来轮换的同志到洛恩乡,因为以前都是生活在开远,才出个旧仙人洞,所有的山和我以前看到过的完全就是另外一个样。我心里暗暗在想:这是我所认识的红河州吗?才过了个隧道这山就这样了。车越开越远,山路崎岖,我和一起来轮换的同志坐在车上,不敢言语,心情有些莫名紧张。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晚上7点多钟,我们终于到了洛恩这个哈尼族之乡。单位领导和乡党委书记进行了交接,我们也进行了工作交接。我暗下决心:驻村期间不给单位丢人,不让村民失望。


驻村以来,作为驻村干部,我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认真履职尽责,落实扶贫政策,帮助村里强班子、理思路、跑项目、谋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从那一刻起便开启了我与这个村的脱贫故事。


初到洛恩村,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我觉得光听取村干部的介绍还远远不够,老百姓怎么说、怎么看、怎么想,这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在完成乡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后,只要有时间就要和村委会干部挨家挨户登门走访,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倾听心声,了解意愿。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农户做出解答,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回到单位后及时向派出单位领导和乡党委、政府作汇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后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因为不懂哈尼语,我就让村委会干部带我进村了解村情。了解完村情,回到村委会,我发现最大问题是饮水不方便的问题,我想能不能在山腰修上一些水池,从山下河里把水一层一层的抽到山上来。但是这个想法成本太高,海拔落差太大,实施难度太高。好在后来乡镇府修建饮水工程,解决了饮水问题。经过了解观察,我觉得洛恩适合种植小米辣,而且市场收益也特别好,我立即联系了我认识的收小米辣的老板,因为路程太远,山路崎岖,所有老板拒绝了我的合作。我的两个幻想都破灭了。这一当头棒喝,这让我冷静了下来。我应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因为脱贫攻坚不是说说而已,这样,才能让村民在2020年以后,过上好的生活,对于农村群众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样的帮扶,才是最让群众高兴的帮扶。


扶贫无小事,事事系民生。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开始全身心投脱贫攻坚的收尾工作和关心乡亲们的生活问题。为乡亲们拆除危房,让乡亲们高高兴兴搬入异地安置点。“放下手术刀”同乡农科站的同事,走进田间地头,为农作物“看病把脉”。

image.png

帮扶的老乡里,李牛崩家是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因为洛恩上寨离乡集镇比较近。走进洛恩上寨村口,一间小小的土坯房在周围都是钢筋混凝土房衬托下显得格外显眼。李牛崩的丈夫前几年过世了,家里只有她带着三个小孩,最大的女儿杨普芬读高三,二儿女杨寅芬上四年级,最小的儿子杨普伟才上二年级。为了谋生,李牛崩在门口卖包子和一些小零食。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是对我们有戒心。李牛崩不愿意和我交流,也不愿意和村委会干部(翻译)交流,每次去到她家都是很冷淡,对我的工作开展是一道艰难的障碍。后来,只要我一有时间我都会去到她家,和她聊天,宣讲脱贫攻坚政策,也不知道她听得懂听不懂。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她家看病送药,送去爱心捐赠的衣物,给上小学的杨寅芬、杨普伟辅导功课。终于,我找到了最大突破口,那就是上高三的杨普芬。杨普芬读书上学有文化,明事理,周末我都会打电话给她聊聊学习,谈谈理想,给她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宣讲扶贫新政策,聊聊我们驻村的艰难和辛酸。慢慢的,我和这家人成为了真正的朋友。每次我进村路过她家,很远就满脸笑容的和我打招呼,活泼开朗的杨普伟一见到我进村,就要和我进村当翻译。当几个小孩全部放假在家的时候,我经常会来到家里给他们讲讲,我以前部队的故事,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谈到理想的时候,杨普芬告诉我:她想当一名老师,她要教书育人,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得知一年的学费是10800元,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她报读的学校,学校同意把她的学费减免一半,只要5400一年。我告诉她:只要你继续读书,生活费我给你解决。遗憾的是,因为家庭原因,这位善良的姑娘放弃了读大学,悄悄外出打工。后来,我收到了她的来信,信中她告诉我,她现在生活的很好,她要靠自己的双手把弟弟妹妹抚养长大,好好学习,替她圆大学梦,也不算是辜负我对他们的期望。看完这封信,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image.png

回想我刚去扶贫的时候,我女儿还不满1岁。每次当我和女儿开视频,女儿在电话那头,看得到爸爸却摸不着,嚎啕大哭,我的心像针扎一样。女儿1岁3个月的时候,生病了去输液,视频中她把扎针的小手抬给我看,我不由心酸。如今,女儿快长成三岁的“大姑娘”了,在她成长的近两年时间里,少了太多父亲的关心和陪伴。

image.png

3年的扶贫工作有苦有累,也有太多的不解,但看见贫困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我们每个扶贫工作者都感到由衷的欣慰,付出再多都值得。


参军为国做忠良,返乡扶贫最艰难,千山万水只等闲,心与百姓同忧欢。扛枪下乡皆战场,不拔穷根誓不还,民族复兴中国梦,吾辈冲锋勇担当!


(文 / 图:李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