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筑牢党建前沿阵地,加强基层党建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同时,回顾和再现医院建院81年来的不平凡历程,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设计、建造党史院史长廊,于2021年“七一”前夕正式完成。
该长廊从累计200多万字的《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志》中梳理出2万余字,从上万张存图中挑选出图片200余张,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3号楼、5号楼中庭位置,建起这个主图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党史院史长廊。该长廊分为几大版块,分别是序言部分;第一篇章:矗立锡山之巅——1940年:从个旧锡务公司的一个诊所阔步走向未来;第二篇章:践行总理嘱托——1975年:从云南最早的一个肿瘤专科迈上抗癌征程;第三篇章:筑梦健康中国——2019年:成功创建云南地州首个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第四篇章:护佑生命红河——2020年:建设滇南肿瘤医学中心开启健康长寿愿景;以及时光印记——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其中,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版块中,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几个重要论述,由书法家苏翔挥毫撰写为书法作品布局到长廊中。
基本内容介绍:
这是一所距离北京很远的医院,却是一所距离边疆人民和医学前沿很近的医院。与癌共舞,凤凰涅槃,让人们看见“不死花”的顽强绽放。
这是一条坎坷的路,但生命的红河,始终在人们的血管里奔腾不息。缓急与共,生死相依,我们风雨同舟,用最好的心境和方法迈向未来。
创业无涯,悬梁刺股,杏林耕耘滋众生;破茧有方,卧薪尝胆,医坛探索酬壮志。1940到2020年,岁月鎏金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从创立时仅有医护人员3名、占地50平方米的个旧锡务公司诊所,到解放之初仅有工作人员11人、病床10张的云锡公司医院,到2019 年 12 月占地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职工逾千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云南省政府津贴3人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再到2020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后实际开放床位将达到2200张的云南省滇南肿瘤医学中心,一代代春暖杏林的创业者、奋斗者,用理想、信念、勤奋、钻研、探索、执着,开启了医院发展史上的无数个先河。这些故事凝聚成从云锡职工医院向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蝶蛹嬗变的文化与精神,改变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后来者,抒发着“矗立锡山之巅,护佑生命红河,践行总理嘱托,筑梦健康中国”的特有情怀!
不变的情怀,铭记感天动地的荣耀。1975年春,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定要解决好云南锡矿工人肺癌防治!”同年3月9日,在北京医疗队的帮助下,本院在云南省率先组建肿瘤科,开启了与癌决战的征程。
不变的情怀,收获至高无上的荣誉。1999年,《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截至2020年为止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唯一荣获的最高级别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不变的情怀,点亮继往开来的荣光。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概括了广大医务人员崇高而神圣的品德。按照“学科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文化建院”的发展思路,全院医务工作者牢记“精医、重德、团结、奉献”的院训,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高效、安全、低耗、智慧、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致力于探索和追求肿瘤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精准与成效,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立足红河、面向云南、辐射东南亚”的现代化肿瘤医院。
传承创新,初心不改;寄怀民生,壮心不已;薪火相传,矢志不渝;风雨兼程,弦歌不辍。而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肺癌防治合作中心,云南省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红河州分中心,云南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红河(个旧)基地,红河州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红河州肿瘤影像诊断中心,红河州职业病治疗中心,红河州癌症中心,红河州肿瘤质量控制中心,红河州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红河州耳鼻咽喉科质量控制中心,红河州红十字医院。同时,系云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专科联盟医院,云南省肿瘤中医专科联盟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专科联盟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红河州肿瘤专科联盟医院主体单位,云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东盟国家医院合作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云南省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成员单位。同时,是大理大学、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实习医院;云南省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红河州工人先锋号”、“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健康中国,我们一直在路上!
赵俊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