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结直肠癌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大肠癌一般早期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很多已经是中晚期了,约9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其5年的生存率只有40%-50%左右。而今,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分子(基因)检测中心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技术支持下,开展大肠癌早期防治筛查新项目——粪便基因检测,为肠癌早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与其他癌症不同,肠癌是一种为数不多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经研究发现,近80%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只要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息肉切掉,就等于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故早期防治措施中,早诊筛查的地位和作用尤为关键。
目前,我国传统的肠癌早筛方式有两种,一是粪便潜血试验,二是肠镜。粪便DNA肠癌检测它是一种新型的筛查手段,对整体肠癌的检测敏感性高达84.22%,特异性高达97.85%。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
粪便基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大肠癌一般发生于结直肠上皮组织中,先向肠腔内生长,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地有肿瘤细胞脱落到肠腔内并随着粪便排出,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中含有特殊的成分(如发生了突变和甲基化的人类基因)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由于异常增殖,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DNA甲基化是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改变,可直接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发生失活,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病过程。所以表观遗传学检查更能在早期起到筛查作用。
适合接受该检测的人群:1、40岁以上体检人群;2、经粪便潜血试验(FOBT)检查为阳性,传统方法肠镜检查,需提前做肠道准备,痛苦且不方便,不愿做肠镜的人群;3、因年龄、血压等因素不适宜肠镜,但疑患肠道疾病的人群;肠癌高危人群:①超重;②生活不规律、长期便秘或有腹泻、腹胀、腹痛、便血等消化道报警症状的人群;③生活在结直肠癌高发区;④直肠息肉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久病未愈的溃疡性结肠炎;⑤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的人等。⑥结直肠肿瘤术后复查者。
大肠癌早期防治示范项目是北京肛肠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公益性项目,由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需要检测或健康咨询的广大群众请联系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分子(基因)检测中心朱顺挥,
联系电话:13987325138
科室咨询电话:0873-2129265
地址: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楼六楼(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文/图 临床分子(基因)诊断中心 朱顺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