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班的80余名学员来到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学习实践,学员们聆听了专题培训《肺癌早诊早治经验交流之胸外科篇》、《肺部结节筛查及随访策略》等,并参观了红河州肿瘤医院生物标本室、院史长廊、农癌筛查的相关科室等等。
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40年,于1975年3月9日,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关怀下,率先在云南省成立肿瘤科,并率先开展肿瘤放射治疗。曾承担和参加原国家卫生部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肺癌早诊早治的科研工作,《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唯一荣获的最高级别的国家科技进步奖。2003年6月30日,医院由云南锡业公司移交红河州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为“红河州肿瘤防治研究中心”。2019年12月16日,云南省卫健委发文批准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成为继云南省肿瘤医院之后的全省第二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截至目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作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单位,拥有中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矿工肺癌标本库;在红河州最早成立了核医学科;拥有红河州唯一的肿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心、分子基因中心,在云南省居先、红河州率先开展LAK 、CIK、DC-CIK等治疗;拥有云南省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红河州唯一肿瘤层流病房;在云南省最早开展肿瘤MDT;在云南省成功开“胸腔镜肺动脉干袖状肺叶切除术”先河;责无旁贷承担了“国家肺癌早诊早治”项目等课题。胸外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在云南省DRGS权威公示中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5名,位居红河州之首;全院每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两万人次,肿瘤患者占比由32%提升到50%,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7000人。2020年,我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肿瘤专科医院中排名第30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对健康影响逐步显现,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每年有超过400万人被确诊癌症,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就有超过5人死于癌症,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随着恶性肿瘤发病数持续上升,我国每年所需的相关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而据《云南省肿瘤登记年度分析报告》显示,癌症是我省的第四位死因,我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3.16/10万,死亡率为131.07/10万,前五位发病癌种分别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前五位死亡癌种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女性乳腺癌。我省每年有超过8万人新发癌症,超过5万人死于癌症,癌症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加大癌症防治工作力度势在必行。其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已经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治最有效的途径。
一直以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癌症防治作为检验、提升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抓手之一,定期派出专家团队赴石屏、屏边、金平、河口、元阳等地,举办癌症专题讲座和免费义诊,帮助我州人民群众提升科学防癌、早筛早诊早治的意识。开展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分布情况科研调查,为地区预防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我院是“农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实施单位,2014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已完成9162例,完成率101.2%。
红河州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杨瑞萍指出:癌症早诊早治的目的意义,在于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以降低城市中癌症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估,找到适合城市实际情况、投入产出比高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和方案,以便在全国推广肿瘤早诊早治不仅带动了肿瘤防控宣传体系的建设,也促进了人才培养,同时还有利于相关科研产出以及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建立。而区域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建立是地域人群精准诊疗实现的有力保障。
云南省开展此次培训,目的就是希望在全省逐级推广重点癌症筛查与早诊技术,进一步壮大癌症筛查与早诊人才队伍,将癌症治疗的关口前移,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癌症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 。希望学员们以此为契机,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把在学习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运用到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我省基层癌症防治水平,促进我省癌症防治事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福病患、服务人民。
(文 赵俊峰、赵薏 图 王逸焘 视频 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