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红河好人”,有一段貌似平凡的工作经历,却折射出中国当代女性内心的勇敢与无私,成就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她就是从“高嬢嬢”变成“高妈妈”、从坚强后盾化身抗疫先锋的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红十字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高莲英。
因为工作的认真细致,临床上都亲切地称呼高莲英为“高嬢嬢”,而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高嬢嬢”变成了“高妈妈”;2022年春,国门河口抗疫,“高妈妈”从坚强后盾,化身抗疫先锋。高莲英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深刻领悟“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更让我们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刻,看见了人性的光辉和希望的光芒!
2020年驰援湖北抗疫,媒体以《儿行千里母担忧:高嬢嬢变成了高妈妈》为题,报道了高莲英的感人事迹。那一年,高莲英所在医院选派了两支医疗队慷慨出征,驰援湖北,可是,在高莲英心里,义无反顾的医疗队员,其实都是“80后”“90后”的孩子。为了防止哪怕一点点小小的疏漏,可能造成感染,“高妈妈”在那些日日夜夜几乎不敢入睡,一遍遍嘱咐这群孩子:在酒店入口位置使用消毒水喷洒鞋底、衣服;清洁洗手换口罩+及时监控体温;在饭厅门口使用免洗消毒液;在进入房间前把外面穿的衣服换下;生活饮用水领取、垃圾清理与处理务必保持规范……队员们一到湖北抗疫驻地,就按照高莲英严格训练的要求,开始在房间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然后给高莲英发来划分区域的照片和视频,高莲英认真看了好几遍,高兴地回复:“对的,很棒!”高妈妈的爱,从来都是这么“不厌其烦”、“婆婆妈妈”!抗疫队员们动情地说:“因为有高妈妈当我们坚强后盾,所以我们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总体目标!”而高莲英的抗疫经验,为后来河口抗疫积累了宝贵财富。
2022年2月16日,国门河口因为新冠疫情,按下暂停键,这一次,高莲英作为红河州疫情防控的专家,火速奔赴河口指导抗疫,此刻,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第四波流行高峰,连续十周,每周报告新增病例数均超1000万例。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集聚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河口疫情主要表现为城镇社区多点流行,最多的一个小区超过10多例,而发病以老人、小孩居多。高莲英说:“我们与病毒抢时间,将河口抗疫比喻成决胜死神的战场,一点也不过分!”在河口奋战的70多个日日夜夜,高莲英与大家同心戮力,以快制快,取得阶段性胜利 ;夯实防控措施,创新防疫模式,抵御了疫情再度反扑;压实各方责任,展开“七日攻击”,坚定必胜信念最终成功控制疫情。众所周知,河口高温、炎热,高莲英被晒得黝黑,脖子上褪了好几层皮,“看起来高妈妈又老了一大截!”而高莲英“1234”的抗疫故事,更是让人为之动容,正如那首军歌《一二三四歌》:“唱得山摇地也动,唱得花开水欢乐!”
一个拥抱情不自禁却未能成功
当年驰援湖北抗疫,为了满足实战的需要,医疗队在出征前,高莲英首先为队员们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其中有一课——可能遇到死亡患者进行死体料理,直面这严肃的课题,队员们还是显露出一丝丝为难的情绪,高莲英说:“孩子们真勇敢,来一个拥抱互相鼓励……”
而这次河口抗疫,在滇南酒店改造为隔离点、高莲英准备用最快的速度教给工作人员防疫流程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叫:“高老师!高老师!”并张开双臂向她跑去,准备拥抱高莲英时,她下意识躲开了,并连连说:“不行不行,我工作到处走动,要防止我不小心感染了,又传染给你!”。事后,这位想要拥抱高莲英而未成功的罗姓医务人员发自肺腑地说:“我们是昨晚赶到河口滇南酒店的,毕竟是第一次投身抗疫,环境、流程都不熟悉,大家心里其实都很紧张,看到我们的高嬢嬢、高妈妈,激动得就像看到了大救星!”
要知道,河口疫情突发时,“应隔尽隔”只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酒店、宾馆等现成资源,以每万人口40间规模储备集中隔离点,这是以空间换时间,以快制快,第一时间把风险人群圈住,河口2▪16疫情后,迅速改造出可用隔离房间3410间,隔离人员最高时达3000多人次。而每改造完成一家酒店,物资快速进入,工作人员进入,快速走流程,讲重点,比如说送餐、健康监测怎么做,人员“U”行走,隔离房间错开门,不能对开,防止气溶胶,房间的废物桶有几个,房间卫生由谁做,怎么做,每天做几次,医疗废物怎么收,怎么打结,暂存点在哪,化粪池污水监测取水口在哪,怎么监测等等,高莲英都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以至于,后来不少群众和抗疫人员都深情地说:“我们欠高老师一个拥抱!”
二次送药从“阻击”打到“攻坚”
甘苦寸心知,隔离点改造建设工作逐步完善稳定以后,高莲英的工作重点转为在集中隔离点进行巡查,不断强化隔离点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三方人员感控知识的培训,技能的掌握提升。从穿脱防护用品、隔管理流程、日常消毒、健康监测、终末消毒、规范记录等方面强化,发现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督促逐条整改到位,建立起一道严密的风险防范屏障,大大降低了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
仅说脱防护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一个步骤疏漏,污染的防护服就会造成新的感染和传播,为了避免这种“万一”,脱防护服需要经历的27个步骤12次双手消毒,高莲英都要亲自督导,一丝不苟
随着河口抗疫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3月11日晚,在河口县人民医院,开始讨论援助河口抗疫医务人员的“离河方案”。然而,3月12日,河口疫情反扑,新增病例22例,阻击战打成了攻坚战!
那一天夜里,领导和专家们紧急讨论,是使用县医院的老感染楼,还是启动方舱医院。初步评估,方舱医院每日运营费用大概10万,每月300万元。考虑到社会影响、人员、物资、费用等,在能现有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暂时不启用方舱医院。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守国门平安,护万家灯火”的高莲英,患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除皮肤损害外,还可累及多脏器和系统。因为疫情的反扑,高莲英带去的药已经吃完,为了稳定人心,稳住河口抗疫的大局,高莲英将自己安危置之度外,“疫情不退,誓死不退”,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获悉情况后,安排专人,为高莲英两次送药到河口。高莲英动之以情:“弹药充足,战疫必胜!”
三串香蕉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正是有了高莲英和一位位义无反顾的抗疫勇士,2022年4月12日,省级专家疫情分析会评价:河口全方位的疫情防控综合措施行之有效,疫情向好,进入“逆水行舟”的攻坚时期,需要咬紧牙关努力奋战,争取一鼓作气把疫情清零,不给病毒蔓延扩散的机会。为此,提出在滨河及合群社区开展“七日攻坚战”。同时关注抵边村,防输入。巩固无疫社区:北山、洞坪等。
“七日攻坚战”,无疑是黎明前的冲锋。作为感控专家,高莲英深知,居民不动,但是物资保障人员在流动——配送及送外卖等人群划定精准、分区域负责、路线固定,落实闭环管理等工作不能出现疏漏。无论货场实地查看,还是联合消杀、强化封控区消毒质量等等,高莲英始终乐观地鼓励大家:保持定律,坚持信心,胜利就在前方!
随着疫情的稳控,2022年5月3日,高莲英完成了援助河口抗疫使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河口。河口县卫生监督局局长李涛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高莲英的一组抗疫工作照,标题是《有你真好!》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无以言表,李涛以朋友和抗疫战友的身份为高莲英送行,送来一堆刚刚采摘的香蕉,高莲英声音哽咽:“这么多香蕉我带不走,河口人民的心意太重了,我能拿多少,就带走多少吧!”
于是,三串香蕉,成为高莲英与河口人民并肩抗疫的美好见证!
四次抱怨其实“知母莫如子”
高莲英奔赴河口抗疫,他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一开始并不知道。后来,高莲英的丈夫给儿子打电话说:“你妈妈上电视了,她去河口抗疫了!”
常言道:“知子莫如母”,而这次,其实是高莲英的儿子“知母莫如子”!
河口抗疫期间,高莲英除了每天不知疲倦地奔走在防控一线,并且,她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嬢嬢热线”,她的微信,也成了“高妈妈”的“知心港”和“安全港”,只要有电话和微信咨询,高莲英都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大家异口同声:“有高老师在,我们就不怕了!”
然而,高莲英的儿子担惊受怕,他知道,母亲的慢性病,可能发生心包炎、肾炎等并发症,太累了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更让儿子牵肠挂肚的是,母亲的病情,必须注意避免感染,如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同时,要避免阳光暴晒,做好防晒措施。河口的疫情和太阳,对高莲英健康的不利显而易见。为此,高莲英的儿子,几乎每天都要查看河口的气温和阴晴变化,查看疫情动态信息,打电话提醒自己的母亲要注意保重身体,然而,高莲英却担心电话占线影响防疫工作信息畅通,一而再、再而三拒绝儿子的来电。后来,以命令的口吻告诉儿子:“你实在要打电话给我,就晚上再打!”
高莲英的儿子说:“被母亲拒绝了4次,也深深理解母亲心系河口人民的安危和她肩扛的责任!可是,那天深夜,我终于拨通她电话、问她是否休息时,她匆匆告诉我,还在隔离酒店进行防疫督导和培训……”
高莲英的儿子说:“我知道,河口是红河奔向大海的地方,奔腾的红河让我知道什么是热血沸腾,也理解我的母亲在国门河口抗疫,一抬头就能看见那抹‘中国红’,在她心里、也在我们心里猎猎飘扬!”
(文 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