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医患情】“昆明好人”周林卫感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向善向上原来如此震撼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2-08-14 浏览:1445次 [ ]
摘要: 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收到一位叫周林卫的男士在红河州12345政府热线综合平台办件系统受理的编号为YNHH2022072006205822的办件,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封办件不是意见建议,也不是批评投诉,而是一封特别的感谢信。

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收到一位叫周林卫的男士在红河州12345政府热线综合平台办件系统受理的编号为YNHH2022072006205822的办件,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封办件不是意见建议,也不是批评投诉,而是一封特别的感谢信。

image.png

信中写道:“我自己的老母亲已经90岁,(2022年)7月12日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医,入住老年(病)科,老年(病)科医生、护士态度都很好,都是称呼(患者)爷爷奶奶大爷大妈。晚上稀饭冷了,医护人员还来教(我)使用微波炉,(我)老母亲是因为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心脏病,为了避免传染其他人,还专门给自己母亲腾出一间病房,对此,向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全体医护人员提出表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致力于创建老年友善医院,敬老于心,爱老于行,助老于恒,这封特别的“政府热线”办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是最好的检验和见证,更是一种鼓励与鞭策。

image.png

image.png

而更特别的是,感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周林卫先生,是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昆明日报》、《都市时报》等媒体纷纷报道的2007年首届“昆明好人”,是云南省参与禽流感疫苗临床试验的第一人,是中国第一高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是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永久旁听代表、昆明市长热线市民代表、昆明市公安局特批保安……

早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17岁还差8个月的周林卫作为支前民兵,在屏边水冲子烈士陵园,为陆军13军37师、39师,50军149师英勇捐躯的烈士清洗、穿衣、装殓、安葬,荣立三等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而今,“昆明好人”周林卫的荣誉证书复印件已经随时装在他的贴身口袋里15年,复印件的背面是他当年在一家学校当保安时提前写下的遗书:“如果我在维护校园周边和社会治安发生意外,我自愿把遗体无偿捐献给我的故乡——红河州卫校做医学研究之用。”

鲜为人知,“昆明好人”周林卫曾经是一个“三进宫”的“浪子”,然而,浪子回头金不换,当“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向善向上的种子在他内心生根发芽,也让他的人生绽放出美好的花朵。周林卫不仅仅用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也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与褒奖,更赢得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和荣誉”!

那是2015年3月24日,怀揣着“如果今后我改好了,我一定要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看人民大会堂、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夙愿的周林卫,终于如愿以偿,那天,在天安门广场,几万人在外围等待着看升国旗,而周林卫被特许走到升旗台边看升国旗,清晨5点32分,国旗仪仗队和军乐队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走过金水桥、长安街到达天安门广场国旗台,当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林卫的心一下回想起当少先队员时的敬礼,于是,他情不自禁举起右手,向祖国、向国旗敬了少先队员队礼!

2016年5月8日,周林卫又荣获“春城蓝盾卫士奖”,他再次向媒体表示:“如果我在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时发生意外,生命救不活,我自愿将能用的各种生命器官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image.png

image.png

“人之初,性本善”。曾经误入歧途的周林卫,1981年10月,因参与聚众斗殴被抓捕,判处劳教3年。从此,他开始了近20年的牢狱、逃亡生活。1995年7月,周林卫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第3次走进监狱大门。千禧年伊始,脱胎换骨、俨然经历了一个人生轮回的周林卫减刑出狱,从好勇斗狠的“街霸”变成受人尊敬、有口皆碑的“昆明好人”,向灾区捐款有他,见义勇为有他,为居民服务的队伍中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他一直坚持四个字——做个好人!当保安很多年,阻止过很多起犯罪,还多次亲手制服过抢匪。曾经,云南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德宏州盈江县受灾严重、盈江县交通局长赵家福在灾区视察被泥石流卷走牺牲的新闻播出后,周林卫立即向盈江县救灾办寄去了身上仅有的60元钱。

image.png

在周林卫心里,其实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回放着当年屏边烈士陵园的那一幕幕场景:一天晚上六、七点钟,运来了80多具烈士遗体。一个烈士的肠子被打出了体外,周林卫用双手将他的肠子捧回肚子内,又拿起身边的急救包,一点一点将烈士腹部填满,再用绷带将受伤部位一圈一圈裹好。然后再为他洗脸、更衣……并且,他一次次去烈士陵园,一个人默默地走过那些同龄人的墓碑,将松动的墓碑一个个打牢加固……

image.png

周林卫起伏跌宕的人生,悟出一个道理:“为人民服务的人,虽死犹荣!”他说:“这就是我懂得用劳动、汗水,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原因。遵守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去干好工作,尽力帮助别人,造福人民群众,也心安理得换来工资、自由,平安幸福地生活在我深爱的祖国。”

周林卫反映,2022年7月12日送90岁的老母亲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老母亲很快就康复出院了,短短几天,医护人员的热情友善给她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说:“比如那个白晓彧医生,温柔善良,嘘寒问暖,礼貌地称呼我叔叔,称呼我老母亲奶奶,这些看起来是小事情,却看得出对患者的一颗真心和服务好人民群众的真情。还有那个聂瑞护士,对患者体贴入微,我老母亲晚上9点多钟想吃一点瘦肉粥,但是已经凉了,聂护士马上帮我拿到微波炉里加热,还亲手教我使用微波炉。总之,这里的医护人员个个都好,一举一动,就能看出医护人员真的把患者和家属当亲人了。”

image.png

周林卫表示,希望医院对老年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给予表扬,是因为一个“昆明好人”的感谢和尊敬。做一个好人,向善向上,真正彰显与弘扬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医务人员也表示,非常感谢患者家属的信任、认可及鼓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良好的医德和服务态度,热情耐心服务每一位病患者。并且,时刻怀抱扶危济困的美好意愿,乐于奉献,培养自己有担当,有原则,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善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还要用自身行动感染自己周边人,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医术精湛,服务热情,乐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科室团队。

老年病科主任蒋文康说:“我们会进一步牢固树立优质医疗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技术素质、人文素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惠泽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文 赵俊峰  图 周林卫提供

延伸阅读

周林卫:昔日“黑老大”今日志愿者(图)

2007年07月18日16:2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人民网

一个老人,费力地登着装满蜂窝煤的三轮车,艰难地在一段上坡路上行进。少年看见后马上上前帮着推车。 “谢谢你,小学生。”车上坡后老人感激地说。 “不用谢”。少年说完,接着赶路,目的是去偷“包包”。

这个少年就是16岁的周林卫。

1962年11月6日,周林卫出生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粮食局干部。9岁那年他上学了,由于学习刻苦,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在完美、幸福的表象下,命运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懵懂少年怀揣英雄梦走上犯罪路

周林卫上小学四五年级时,上海、天津、重庆等地的一些支边青年来到了屏边县。偶然的机会,他与他们认识了。在小林卫眼中,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大哥哥们,是“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代名词。

“我就是跟支边青年学坏的。”周林卫说。学坏的第一步是抽烟。他跟着他们学会了抽烟,他们夸他抽烟的样子“天真、活泼可爱”。

抽烟渐渐上瘾,他得自己想办法弄钱买烟抽了。于是,趁家里人不注意,他拉开放钱的抽屉,偷个5块、10块,最多一次偷了15块。甚至父母给姐姐的2元早点钱也被他偷了出来。从家里偷来的钱不够用,他就到大街上去偷。每次发现后,父亲都要狠狠地打他,但他一点也不知悔改。

上初中了,逃学、鬼混、偷东西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挽救他,母亲把他送到昆明大舅那儿,找人托关系使他得以在金马中学读书。母亲希望借此让他走回正道,结果却事与愿违。他很快就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打架、游手好闲、谈恋爱,没钱了就去偷。很快他又被送回父母身边,从此他彻底失学了。

穿着花衣服、喇叭裤,“偷、抢、骗样样都干”,觉得自己是“吃英雄饭、做英雄事、穿英雄衣”,很是伟大,唯一怕的就是警察。

烈士陵园里的感动

1978年底,中越边境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大批部队进驻屏边,屏边县各级政府号召各单位、各区人民积极参加支前。周林卫听到号召后,就到县政府支前指挥部请求参战,但因他未满17岁,终被拒绝。

1979年2月18日,自卫反击战爆发的第二天,周林卫独自一人来到了屏边革命烈士墓。他默默地洗去烈士脸上、身上的鲜血,为他们穿上新军装,下葬,竖起木桩制的墓碑。看到烈士的遗体,他总有立即奔赴前线的冲动。运送遗体的车要走了,他跑过去就往车上爬。周围的人忙把他往下拉,“我要上去!”他嚷着。“你是小孩,怎么能上?!”……

一天晚上六七点钟,来了80多具烈士遗体。一个烈士的肠子被打出了体外,周林卫用双手将肠子放回肚内,又拿起身边的急救包,一点一点将烈士腹部填满,再用绷带将受伤部位一圈一圈裹好。然后再为他洗脸、更衣……

周林卫说,当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心中总会生起一种悲壮的感情。

战争结束后一个月,他一个人来到烈士墓,将松动的墓碑一个个打牢。

在烈士墓的突出表现,使周林卫荣立了三等功。

领奖那天,他胸前戴着大红花、军功章,自豪地站在领奖台上。台下,他的“狐朋狗友”们,热烈地欢呼着:“祝贺你啊,周林卫!祝贺你……”

周林卫:昔日“黑老大”今日志愿者

2007年07月18日16: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人民网

铁窗内的“人之初,性本善”

之后,周林卫进入屏边县粮食局工作,因为立过功,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就还像从前一样不好好上班,还拿国家的粮食送人。由于长期不上班,又伙同社会上的人打打杀杀,最终被开除了工职。

1981年10月,周林卫因参与流氓团伙聚众斗殴被抓捕,判处劳教3年。从此,他开始了近20年的“黑社会”、牢狱、逃亡生活。1995年7月,周林卫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第三次走进监狱大门。次年1月,他被送往云南省安宁监狱二中队服刑。

周林卫没有想到,在这里因为朱一帆警官的出现,他的后半生竟然可以“脱胎换骨”。

朱一帆是他的第三任管教干部。接任那天,他说了这样的一段开场白:“我是今天才来的你们的管教干部,我叫朱一帆。我把你们当作学员,而不是服刑人员。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身体不好的提出来,我会处理的。”

“我从未听过那样亲切的话,心里觉得很温暖……”周林卫说。

开工了,他问狱友们:“心里高兴不?”“高兴。”看来这个管教干部和以前的不一样。一小时后,朱一帆将周林卫叫到面前,鼓励他好好改造,争取减刑,他心里暖洋洋的。

1998年的五六月份,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一天,大队长让周林卫所在的三分队包桃装箱,以备外运。因为是前一天一分队包剩下的桃子,有很多是烂果、瘪果。第二天朱管教一早就召集三分队:“你们到底想干不想干?怎么竟包些烂果、瘪果?人家现在要退货!”大家从未见过朱管教发这么大的火。过了五六分钟,朱一帆又难过地说:“怎么这样,干这种丑事!?”

朱管教走了,周林卫赶紧去找记录员,让他找大队长说清楚。

第二天,朱一帆向他们道歉:“昨天的事,我错怪你们了。”这是周林卫第一次见警察向犯人道歉。

包桃子的纸又白又软,还很好看,有些人便想拿些纸回去自己用,便将纸藏在身上,准备蒙混过关。周林卫也拿了一沓纸,却没藏起来。他想自己拿回去好好练练书法,狱警应该是可以准许的。结果所有的纸通通被没收,晚上所有“偷纸”的人都严管学习。

朱一帆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周林卫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朱管教原本严肃的脸上泛起了笑容。不久他将周林卫拿的那沓纸还给了他,纸上写着:“人之初,性本善,改恶行善。”虽然他不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但朱管教单单只还回自己拿的纸,就足以说明朱管教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了。冬天的一个晚上,周林卫因为头痛、发烧、上吐下泻已在床上躺了一天了。12点多,朱管教打着手电筒轻轻走进周林卫住的大监室,周林卫难以入睡正躺在床上抽烟。

“你怎么还没睡?”他轻轻地问。“朱管教,我头疼,呕吐。”他摸摸周林卫,身上很热。“有没有去医院?”“去了,人太多,我等不了又回来了。”“走,我领你去。”“太晚了。”“走,跟我走!”朱一帆命令道。

下楼梯时,周林卫头昏了一下,朱一帆连忙扶住他。此时,所有的灯都熄了,只剩下院内的探照灯和朱一帆手中小小的手电筒亮着光。到了中队卫生室,朱一帆叫醒值班医生。急性肠胃炎、感冒发绕,马上输液!一切安排妥当,朱一帆对周林卫说:“你好好休息两天,明天我跟队里说。”又转身对医生说:“给他开个病假条。”

时间转眼就过了,正当周林卫他们为自己能遇上朱一帆这样的管教干部而高兴的时候,从二分队传来了这样的消息:“你们朱管教这一两天就要调走了!”

大家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难不难过?洪盛军。”洪盛军,写一手好字,因为喜欢看书学习,与周林卫走得较近。

收工后回到监室,周林卫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提议,我们写个请求书,请求让朱管教留下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洪盛军,动笔!”

周林卫说着,洪盛军写着。狱友们帮他们打来了晚饭,泡好茶,摆好烟。

写好之后,又工工整整地誊了一遍。然后才交给值班干部,请他连夜交给监狱领导。

朱管教留了下来,只是两个月后还是调离了三分队。2000年1月24日,周林卫提前2年6个月出狱。出狱那天早上,周林卫找到朱一帆,将自己一直保留着的《请求书》底稿捧给朱一帆,然后向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周林卫:昔日“黑老大”今日志愿者

2007年07月18日16: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人民网

漫漫求职路上的警察“贵人”

走出监狱大门,重新步入社会,自己将要面临怎样的艰难和磨难,周林卫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他发誓要做一个好人。他记得朱一帆那句语重心长的话:“周林卫,你不能再来了。”

“2000年出狱后,我再没有犯过罪。”他打过各式各样的工,先后换了19家单位,现在是昆明市 五华区兴华学校的保卫主管。

在他的生命中,除了朱一帆外,还有一个民警的名字是他难以忘记的,那就是包志坚。

去年9月,因为原单位拆迁,周林卫再次面临失业,在绝望时,他遇到了昆明市棕树营派出所的民警包志坚。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每到休息日,包志坚就用自己的电动车带着周林卫四处求职,直到帮他找到工作,现在的这份工作也是包志坚帮他找的。

说起自己与民警之间的故事,周林卫深深记得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在一家珠宝店找到差事,才3天就因为“历史问题”被辞退了。为了生存,他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云南省人才市场。“我们这里没有你能干的工作。”接待人员那种蔑视的眼光,又一次刺痛了他的心。

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涌了上来。偏偏此刻他尿急,大街上又没有公厕,怎么办?“有困难找警察!”他想起了这句刻在脑子里的话。不远处有一个派出所,他走了过去,一个女民警进入他的视野。听他说明来意后,女民警热情地帮他指明了方向,还亲自领着他走到该拐弯的路口。方便完之后,他走到女民警面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如果用“一路上有你”这句话来形容的话,对于周林卫来说,这个“你”,可以换作是“人民警察”。

周林卫2007年入围昆明十大好人评选。本月20日晚,记者联系上他时,由于寒冷他的声音有些发抖。他说,自己在新亚洲体育城当保安,很害怕因记者采访耽误时间而丢了工作。

“你相信吗?我虽然坐过牢,但我还获得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永久旁听证,编号007。”周林卫说,这些年来自己勇敢地报名参加 “禽流感疫苗100名志愿者”、“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等社会公益活动,正是因为昆明这座城市的包容和人们的爱,给予了他新生的力量。

1981年10月,周林卫因参与流氓团伙聚众斗殴被抓捕,判处劳教3年。到1995年,他已先后3次走进监狱大门。

出狱后,他来昆靠打工维生,并决心彻底改头换面。他开始热衷于公益事业,向灾区捐款有他,见义勇为有他,为居民服务的队伍中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周林卫虽换过很多工作,但一直坚持四个字——做个好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坚持靠勤劳来养活自己。周林卫因为热心公益事业,顺利入围云南电视台开展的“2007昆明十大好人”。

中国文明网

当好人是我的追求

——记昆明中铁集团保安周林卫

周林卫

image.png

2000年1月24日,误入歧途的周林卫重新步入社会,仿若又一次新生。此时,38岁的他下定决心,无论面临再多的艰难,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好人。

“昆明中铁集团给了我工作的机会,让我担任保安,大家都没有看不起我,让我对社会充满了感激。”在昆明中铁的12年,周林卫不但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收获了爱情,有了幸福的生活。

周林卫很喜欢穿保安制服,除了睡觉的时候,其他时间都穿着。他说:“穿制服时不但显得人精神,更重要的是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都喜欢找穿制服的人帮忙,这样就可以做更多的好事。”当保安的这些年,他阻止过很多起犯罪,还多次亲手制服过抢匪。

10年来,周林卫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2004年7月,云南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德宏州盈江县受灾严重。“当在电视上看到盈江县交通局长赵家福,在灾区视察中被泥石流卷走牺牲时,我的心都抽搐了。”周林卫立即向盈江县救灾办寄去了身上仅有的60元钱。这以后,近年来多次的抗震救灾中,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捐款到灾区。

2005年10月,高致病性禽流感让全国上下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国家对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当时科研单位面向全国征集100名禽流感疫苗的志愿者。得知消息后,周林卫立即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成为云南省参与禽流感疫苗临床试验的第一人。

2006年3月2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云南分库号召市民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多人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朦胧,甚至恐惧阶段,认为造血干细胞捐不得,捐了对身体伤害极大。周林卫义无反顾,决心参与其中。后来他才知道,自己是中国第一高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多年的坚持,他获得了众多荣誉,慢慢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永久旁听代表、昆明市长热线市民代表、昆明市公安局特批保安证。2007年,周林卫荣获“昆明好人”。

为了践行自己的誓言,他把“昆明好人”荣誉证书的复印件始终装在制服口袋里。复印件的背面是他提前写下的遗书:“我是一名保安,经常要面对盗抢等危险事件。如果我出了意外,我愿意把遗体捐献给我的家乡——红河州卫校做医学实验,这是我对社会的感激和回报。”(昆明中铁集团 梁靖 张台胜)

千禧年伊始,周林卫出狱,距今已经12年,仿若一个轮回。从好勇斗狠的街头地痞流氓到受人尊敬的昆明好人,180°的华丽蜕变让所有人惊讶。自2007年获得“昆明好人”称号开始,周林卫的身上每天都装着遗书,“我做的是保卫工作,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有什么意外,我愿意把遗体捐献给我的家乡——红河州卫校做医学实验”。

周林卫一直用行动来弥补对家人的伤害。他说,只要努力工作,不再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只要单位需要加班,他从不推辞,即使是春节,也都一直坚守岗位。多年的努力,为他赢得众多荣誉,最高的赞誉是“昆明好人”。

现在我感到很幸福、很满足,没有什么遗憾。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来自家庭的关心使得我觉得现在的生活一切都很好。

今天的我是用劳动、用汗水,尽心尽力去工作。遵守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去干好工作,去换来工资、自由、平安地生活在我的祖国。当这些心灵、良心、人性完全呼唤起来时,我深深感到我对祖国、对党的爱,更感到了党和祖国对我的关怀和爱护。”

10年来,我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从“魔鬼”到人的蜕变,尽自己所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也慢慢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