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调研组一行7人,在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带领下,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调研职业病防治工作,成员有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职业病管理处、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的领导和专家。同时,云南省卫生健康委调研组也一起前往该院进行了职业病防治调研,由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张丽萍带队,成员有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李永,以及省疾控中心职放所、省三院职业病科的领导和专家等等。
红河州人民政府秘书长丁昆、红河州卫生健康委主任王立强、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龙秀玲、个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慧、红河州疾控中心主任王维佳、个旧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范冰等领导,陪同了此次调研。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参加了调研,院长杨连升向调研组的领导们汇报了该院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自1940年建院伊始,该院就担当监测锡都个旧采、选、冶工作环境、矿冶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防治任务。针对个旧市是工矿城市,急慢性砷、铅中毒、气体中毒(如砷化氢、氯气)等为常见职业性疾病多发,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该院就在全国率先成功开展了碳酸氢钠环甲膜穿刺注射治疗急性炮烟中毒,九十年代开展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砷化氢中毒,是国内最早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之一。此外,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的血液净化技术起步较早,技术水平达到了云南省一流,挂牌“红河州肾病诊治中心”、“个旧市血液净化中心”。2012年3月12日,经云南省卫生厅批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为“红河州职业病治疗中心”。2021年4月14日,经云南省卫健委批准,成为“云南省职业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红河州分中心”。2021年9月,经云南省卫健委备案为“云南省职业病诊断机构”,至此,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为了红河州内具备了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疗及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机构。目前,该院涉及到职业病诊疗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有160余人,其中,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师共有15人,是红河州内诊断资格人员最多的医院,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职业病防治工作历史悠久,成果斐然,1975年3月9日,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关怀下,该院就在云南省地州率先成立了肿瘤科,踏上与癌症决战的征程,并在云南省率先投入钴60放疗机、率先开展恶性肿瘤放疗。与此同时,云锡公司成立了劳研所。北京医疗队、云南省医疗队等39个单位(科研院所,卫生局,医院)展开大协作,对云锡矿工肺癌防治进行攻坚,北京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锡矿工人肺癌防治工作被列入了国家的“六五”、“七五”、“八五”医学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本院承担和参加了原国家卫生部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肺癌早诊早治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州级科技进步奖励,其中,历时28年的《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荣获的最高级别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为了普及肺癌防治知识,该院还与昆明电影制片厂协作,合拍了国内第一部《肺癌》科普片在国内外发行,获得1986年全国卫生电影电视《白鹤》奖二等奖。同时,参与编辑出版了《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图谱》、《肺癌X线断层摄影》等专著,其中,纤维支气管镜的专著是中国大陆的第一部。
1982年,本院肿瘤专家梁裳缇和黄绍锵的论文,由梁裳缇应邀赴日本东京出席第三届世界肺癌大会,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1994年,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第16届国际癌症大会,发表了本院论文《X线平片隐性肺癌——105例报告》结果:手术切除生存率5年以上89.5%(17/19例),10年以上56.3%(9/16例),15年以上50%(6/12例),其中,手术切除5年以上生存率创当时世界纪录。
经过几十年努力,云锡矿工职业性肺癌发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平均发病年龄明显推后,云锡矿工职业性肺癌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已基本达到全国人口平均寿命。
在职业病防治领域,该院还与省内外开展了广泛协作并产生良好影响。曾先后派出专家参加云南楚雄、贵州兴义等地的职业病抢救,指导广西、广州、湖南等地区的急性砷化氢中毒抢救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早在1966年,东川矿务局硝铵炸药燃烧烟致10人吸入中毒,部分重度中毒已死亡,省内专家赶赴东川,面对存活中毒者束手无策。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派遣的医疗队到东川,中毒者全部得予治愈。2002年9月10日,楚雄滇中冶炼厂发生60多人急性砷中毒,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赶赴救治,无一例死亡。几年前,一企业工业水泄漏污染生活水,导致70多人砷中毒,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派出专家指导当地卫生院救治,无一例死亡。2019年抢救5例三甲基锡中毒患者,无一例死亡。
2020年7月25日,云南省孙道远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该院举行,通过专家工作站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项目合作,共建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动云南省、红河州职业病防治和呼吸疾病学科建设,打造职业卫生人才培训基地,职业健康监护质控中心,推动云南省、红河州职业病预防、诊疗和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承前启后,开拓创新,针对尘肺病患者,因肺功能的损伤,容易合并肺部感染、结核、肿瘤、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本院开展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气道介入诊疗技术、肿瘤的综合诊治水平等方面处于云南省先进水平,为尘肺合并症的诊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10,该院开启初识国际肺癌早期行动计划;2011年,启动肺部低剂量CT防癌筛查工作;2013年以来,该院作为国家肺癌防治筛查项目点,又面对公众筛查12000余人;2019年,国家农村肺癌防治筛查启动,指定该院放射影像科完成。该院“肺部低剂量螺旋CT防癌筛查”课题,获得了2012年度个旧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肺内部分实性结节影像特征与病理良恶性的相关性研究”课题,荣获2014年度个旧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院完成的“个旧地区肺癌灌注诊断体系构建”项目,被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评定为云南省领先成果。2022年,该院又成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蒙自点的筛查医院,项目正在实施中。
2020年4月,该院经云南省卫健委批复为云南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2020年完成职业健康体检1640例,2021年完成1658例,2022年以来完成643例。根据《红河州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该院体检中心根据个旧市疾控中心提供的人员名单,组织了个旧市中、小、微型企业一线接触粉尘的200名职工,于2021年9月27日对这些职工进行尘肺病主动监测,实际完成206人尘肺病主动监测。
此外,还开展高氡暴露监测、尘肺病筛查哨点工作。同时,在尘肺病的防治方面,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防治模式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院于2016年9月成功开展了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至今,每年完成肺灌洗手术近百例,是全省地州内完成该项技术最多的科室,为尘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理化实验室、职业病治疗与康复等方面的职业健康服务能力,2022年6月7日早,该院又与云锡劳研所签订协议,以期通过合作共建,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局面,不断强化和提升区域内职业病防治能力,为云锡职工及红河州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尽心尽力,为推动本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实现“工业强州”乃至“工业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根据云南省卫健委下发的《2022年云南省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云南省卫健委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纳入了2022 年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力提升子项目。2022年3月11日,该院收到《2022年云南省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后,随即于3月15日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经院办公会及院党委会讨论通过,报红河州卫健委开展项目实施。
为切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云南省职业病防治规划》,以对劳动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做好职业病防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该院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充分发挥“红河州职业病治疗中心”、“云南省职业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红河州分中心”的作用,践行好“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的宗旨,为建立起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红河州乃至云南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而不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文/图 赵俊峰 赵薏 何心瑜 马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