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偶像”成了娱乐圈的专有名词,偶像的涵义逐渐狭隘化,被等同为明星、爱豆。但从古至今,偶像的涵义绝不仅限于此。偶像这个词,最原始的意思是说人们心中某种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物,所以对我而言,能给我力量的人就是我的偶像。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偶像。
刻苦勤奋精通业务
我们一起来想三个问题:如果你明天就能退休,退休后的待遇还不错,而你的工作会很辛苦很累,甚至都不能按时上下班,你的家人和你说:累了大半辈子了,我觉得你应该休息一下,悠闲地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选择?可能,退休对大家来讲还在有点远,毕竟咱们都还年轻。那么如果说你的老公或者老婆,他(她)天天忙于她的工作,全年无休,早出晚归甚至有时候晚上都不回来。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第三个问题,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一个人的努力,让很多个人甚至很多个家庭改变了一生,让一个地区的人获益。你觉得这个人应该获得怎么样的奖励。
我的偶像用她大半生的经历给出了我答案。23岁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在1986年一头扎进了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行业。原本只是意外选择的专业,却成为了她后来一辈子的热爱。没有周末双休、没有假期、没有固定下班时间,甚至某天能准时六点下班的她,在回到家里以后,反而接收到家人诧异的眼神:今天下班这么早?整整36年,现在,她是很多残疾孩子的“张妈妈”。 59岁,作为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主任医师,红河州康复医学的带头人,成功给许多残疾儿童家庭带去希望。她就是我的偶像,张梅医生。
每个认识张梅医生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其医术不凡。张医生的不问名利,将个人生命价值融入拯救人类疾病与痛苦的医学事业,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这个时代偶像的内涵。
脚踏实地敬业奉献
去年,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我,有幸同张医生同一个医院工作。刚进入医院一个月的我就听说了关于张梅医生的一些事儿,我才深刻感受到: 原来“张妈妈”这三字背后,负载的是那么多的心酸与付出。
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能拿来干什么?你兴许会回答说能做一间卧室?或是一间书房?可是不管是做卧室还是书房,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嫌小吧,笑一笑说:“应该只能做个卫生间吧”!可你能想象得到吗,就是这么一间狭窄的房间,却是数十个孩子们的卧室。去一家福利院筛查残障儿童的张医生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甚至多年过去的如今提起当年的场景仍然不能释怀。一间狭小的房间里,“一条一条”的孩子在睡觉,整个地上都睡满了。有肢体畸形的,有流着口水的,有不能走路甚至都不能做起来的,这些天使宝宝们都是因为先天缺陷被父母遗弃后被福利院收留。
“我要做点什么”,从福利院回来后的张医生,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这个想法。尽管当时许多地方都有残联康复中心,但是这些康复中心却没办法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那怎么办呢,许多康复中心就和私立医院联合,昂贵的收费让许多残疾儿童家庭望而却步。公立医院倒是收费便宜了,可省内没有公立医院开展残联康复中心的啊。我们尝试做不就有了么!说干就干,张医生向医院领导汇报了自己想法,联系红河州残联,这个想法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于是建成和运营了。为了让残疾孩子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关爱,张医生带领团队,去到红河州各县市,各村镇,一处一处的去,一个一个的晒,一家一家的说服,第一轮就筛查了400多名病患,其中有康复价值的就有100多名孩子!
“拿绳子拴着带上街”?这是什么操作?遛狗吗?让我震惊的是那麻绳拴着的不是一条狗,而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他们八岁了,然而自闭症的他们从不知道“听话”是什么概念,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我们进不去,他们出不来,每次出门乱跑乱撞,无奈的爷爷奶奶只能每次上街都拿绳子拴着他们。令人高兴地是,经过张梅主任团队两个月的治疗,现在他们可以听从指令安坐下来了。虽然现在还不会表达,但是他们开始尝试走出他们的世界,与更大的世界融合。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想象,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称呼对于他们来说是如何难说出口,也永远无法知道一个简单地“抬头”“坐着”“站起来”“走路”的指令需要耗费他们多大的力气才能完成,永远无法了解他们对我们“平淡的生活”是多么的渴望。一句“爸爸”能让一名身材魁梧的父亲瞬间湿了眼眶,当时那抖动的宽厚肩膀看起来显得有几分脆弱;一段几分钟的“静坐”能让爷爷奶奶开心的合不拢嘴,那漫步皱纹的面庞看起来竟是有几分满足;一个“抬头”能让一位母亲不顾形象的大喊,仿佛得到了全世界。这些场景,都真实的发生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张梅带领她的团队,每天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把孩子们抱在身上哄,一遍又一遍的陪着孩子们做训练,让孩子们从抬头到坐起,从坐着到站着,挺起他们的脊梁,去迎接他们的人生。
用心用情铿锵玫瑰
前两天,我有幸去拜访了张梅主任,这样一位令我敬佩的医学前辈,穿着朴素,没有什么架子,很亲和,即意料之外,又深觉在情理之中,再一想到孩子们都叫她“张妈妈”便也觉得合该是这样。在和张主任的聊天过程中,张主任一边和我们说着故事,一边强调这是一种责任,从参加工作后就已经自然而然的融入进血液,没什么特别的。
就是这样一位朴素又谦虚的年近60岁的女人,早已成为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团队的精神支柱,她带领着团队,每位成员的无私付出,舍弃小家,服务大家的奉献精神,帮助了一位又一位的残障人士,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这里不止有张妈妈,像这样的“最美妈妈”,还有很多很多,她/他们勇敢、坚强、认真,她/他们有着不同的刚毅身影,却也有着同样的柔软内心,在工作中,她/他们是铁血战士,柔肩扛重任,她/他们始终把“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牢牢地刻在心上。
偶像应该是一面镜子,见贤而思齐焉;也应该是一种力量,鼓舞后继者奋然前行;更应该是一种方向,寄托着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为摸清人体每块肌肉去解剖尸体,终成美术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而这类学习好比瀑布,瀑布飞流而下,冲击力形成的,不是独独一个小而深的坑,而是一大片的湖泊。故终生求知,精研自己专业同时学习相关领域,终会让我们在专业上有所突破。静水流深,终生求知让我们修身炼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古湍飞瀑,终生求知让我们能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永攀高峰。已经到耳顺之年的“张妈妈”仍然奋斗在残疾人康复治疗前线,在我看来,这不只体现了张主任心中有大爱,更体现出他强大的责任感及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坚韧不拔。她在用她的大半生时光去践行着所有医务工作者对医学许下的诺言: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希波克拉底誓言》。张主任就像是为受伤的小草施肥、除害的园丁;就像是为遭遇骇浪的船客保驾护航的船夫;就像是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的火烛。她帮助了一名又一名残疾儿童,“抬起来了”、“会坐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可以走路了”,当不能抬头的患者抬头了,不能站立的患者站立了,不能走路的患者能小跑了,此时,身为一名年轻的小医生的我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张主任当时的兴奋与激动,满足与成就,也感受到了强烈的职业荣誉感,挺起的可能不仅仅孩子们的胸膛,更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脊梁。
文 彭庆 图 赵俊峰
为残疾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视频来源:视频号 云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