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胸腔巨大肿瘤形如“足球”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切除
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胸外科成功开展一例罕见胸腔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肿瘤形如足球,尺寸158.46mm×132.23mm,重量超过3kg,肿瘤几乎占据整个右侧胸腔,右肺受压明显。手术难度极大,在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协助下,胸外科主任邓修平及其团队成功为患者切除病灶,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来自个旧市某小区的李女士因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4个月,于今年7月在外院就诊,CT检查发现她右肺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性,右侧大量胸腔积液伴右肺肺不张,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未明确诊断。不久前,患者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收住肿瘤内一科,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巨大占位伴胸腔积液,手术切除难度大,经多学科会诊后建议先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遂行穿刺活检,病检提示:大量纤维组织伴炎性细胞,由于诊断仍暂不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建议手术切除,再行病检,患者及家人慎重考虑后,决定手术治疗。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邓修平主任团队接诊后,详细追溯患者病史,反复阅览影像学资料,并请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再次行多学科会诊,初步判断为右侧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经穿刺活检未能确诊,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处理,肿瘤的继续生长将会压迫胸腔内心脏、肺及大血管等重要脏器,危及患者生命。但因肿瘤巨大,且与周围脏器组织相连紧密,手术难度非常大,术中存在肿瘤不能完整切除的可能性,患者及家属对此表示理解和接受。
手术难度大,病情复杂!对外科医生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康复治疗等均带来较大挑战。为争取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邓修平团队多次对李女士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讨论,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了精心的预案准备,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为李女士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情况与术前判断基本一致,在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
主治医师陈天红介绍,该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右侧胸腔巨大肿瘤,与胸壁、心包、肺、膈肌等脏器关系密切,且肿瘤表面及瘤体内可见大量迂曲增粗血管供应,肿瘤血运异常丰富。同时,因肿瘤巨大,暴露困难,一旦发生肿瘤或者供应血管破裂出血,出血将难以控制,甚至可能因大出血而导致死亡。另外,即使肿瘤顺利切除后,术后患者也可能因为肺复张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而无法跨越恢复关卡。然而,在红河州第三人医院充分讨论和精心准备下,李女士手术取得了成功。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邓修平表示,患者胸腔内存在如此巨大的肿瘤并不多见,日常可能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但由于每个人的个体耐受情况不一样,所以有的肿瘤会被疏忽。邓修平说:“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每年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文/图 郑微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举办临床护理讲课交流会促进护理教学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授课技能和水平,强化带教意识,提升护理临床带教整体水平,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举办了2022年度临床护理讲课交流会,护理部副主任杨娟、护理教研室主任梁正菊、护理教研室教学秘书梁籽言、部分科室护士长及业务骨干近90余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比赛从PPT的合理性、语言流畅性、讲授熟练度、知识点准确性、课堂互动等方面做出评判,要求每名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来自全院各科室的68名护士,根据各自专业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特长,撰写教案、讲稿应用多媒体工具辅助讲授。整个讲授过程语言流畅,重难点突出,极富感染力,生动展现了三院护理人教学水平和风采。
交流会结束后,护理部副主任杨娟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简单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她首先对本次交流会的讲课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授课内容丰富、专业扎实,授课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简明易懂。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讲课时既能关注临床实际,也能兼顾学科发展前沿资讯,这样才能更有效得调动授课对象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此次交流会为护理教师提供了交流教育理念、切磋教学记忆的平台,不仅能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也将大大激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热情,为高质量护理教学深入发展增添动力。
文/图 梁籽言 周秋云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
在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以“共抗艾滋,共享健康”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在门诊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今年的宣传主题、在急诊大楼前的彩色大屏播放艾滋病“五进”宣传片、在防艾科普宣传栏刊出艾滋病宣传主题等形式,向来院就诊的患者宣传防艾抗艾知识。2022年12月1日当天,该院公共卫生科联合肿瘤内一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妇科和消化内科等重点科室开展艾滋病宣传义诊,向广大患者宣传艾滋病,动员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今年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意在“让全人类携起手来共同抗击艾滋病,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呼吁每一个人采取行动,消除终结艾滋病流行的不平等现象,首当其冲就是要提高艾滋病病毒预防、检测和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使用性,使每个人都得到良好的服务。
恶性肿瘤是晚期艾滋病患者的常见病症之一,在广大肿瘤患者中推行HIV检测,是尽早发现感染者,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最为有效的手段。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自2019年起,即在全院范围内推行HIV“逢血必检”工作。随着检测面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感染者被发现,通过及时转介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生命得到了延续。医院将借艾滋病宣传月的契机,多形式全方位开展艾滋病宣传,不断推进HIV“逢血必检”工作。
文/图 向青青
舒适医疗始于“无痛”: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提到做气管镜检查,很多患者总会不自觉地摇摇头,内心有些拒绝。其实,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症非常广泛。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的无痛气管镜检查,让舒适医疗始于“无痛”。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艳萍介绍,目前,普通气管镜检查多为表面麻醉,造成部分患者术前可能出现恐惧、紧张及烦躁的情绪。例如,咽部慢性炎症的患者,黏膜表面麻醉的效果会出现不满意;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肺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是普遍存在情绪紧张或恐惧心理,不愿接受检查或在检查中不能很好地配合。但对于肺肿瘤、气管内异物、气道狭窄等疾病来说,为诊断与治疗又不得不做,有时需要反复做,如因痛苦难以接受检查甚至不得不中断操作,有些患者将失去宝贵的治疗时机。
为了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经成熟开展了一种更加有效、安全且痛苦少的气管镜检查方法——无痛气管镜,让患者轻轻松松无任何痛苦就能完成气管镜检查。无痛气管镜其实就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气管镜检查,由呼吸内镜医师和麻醉师配合共同完成。麻醉师根据检查要求及患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和静脉麻醉药,并监测手术的安全性,整个过程中对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弱,镇静、镇痛效果好,患者无任何不适感,有了无痛的技术保障,患者不再恐惧支气管镜的检查与治疗。
据悉,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优点首先是舒适:患者术后无不适痛苦记忆,恢复清醒时间短,患者再次接受检查意愿高。重要的是安全:麻醉医师全程在旁,全方位保障气道安全心律平稳、循环稳定。可以让医生更加仔细、清楚地观察病灶,精准、高效地完成检查、冲洗、活检、止血等操作。检查很便捷:静脉麻醉药物起效迅速,用药方便,作用时间短,呼吸抑制小,检查后恢复迅速。无痛支气管镜满足了病人舒适化、无痛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若病情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不必害怕,无痛技术能够帮助病人非常轻松地完成该检查。
那么,哪些人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艳萍介绍,以下情况需要支气管镜检查:
1、不明原因的咯血。尤其是40岁以上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2、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狭窄的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异常者,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
7、临床已诊断肺癌,决定行手术的治疗前检查,对指导手术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疑有食道-气管瘘的患者。
11、支气管扩张患者吸取痰液标本、吸痰治疗等。
文/图 苏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