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根据《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关于“每年11月为民族团结活动月,开展民族团结友爱活动”的规定,以及州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度“民族团结活动月”的通知》精神,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为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民族团结活动月”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全院各族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巩固全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积极在全院营造“民族团结活动月”氛围,通过门诊大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标语5条6000余次、在急诊大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视频《一家人 不见外》3000余次,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向全院干部职工和患者家属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五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结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庆,宣讲红河州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集中学习研讨活动。通过院党委第七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各党支部主题党日专题学、聘请专家学者辅导学、干部职工广泛学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熟悉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结合各自职责实际深入研讨交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2022年11月3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在门诊9楼多功能厅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党史国情”专题讲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五个卫健”创建活动中的“学习卫健”,扎实落实“双培养”工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为谱写新时代医院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医院200余名45岁以下青年参加学习。本次专题讲座邀请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跃林进行了专题辅导。通过专题辅导,大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准确的把握,将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医疗卫生工作实际中,汇聚打造滇南区域肿瘤医学中心、惠泽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形成三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深入边疆,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宣讲活动。作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我院采取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大家讲,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专栏等方式,多样化、分众化加大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知晓率。例如,2022年11月2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宁、党委副书记李劲峰一行,走进了红河县洛恩乡草果村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共建爱心助学活动和民族团结宣讲活动,这是长期以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坚持到洛恩乡“走亲戚”的一个缩影,是该院与洛恩乡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结下的深厚情谊。11月中旬,党委书记马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劲峰一行,又赴屏边县白云乡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共建爱心捐赠,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院党委书记马宁说:“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一直在关注乡村儿童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今天来到白云乡小学,也是想为他们增添一份美好,献出一份爱心,这也是我院每一名职工的共同愿望。”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仅是在物资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与宣传。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以州庆为契机,深化拓展“光辉思想照边疆、红河儿女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结合医院实际,我院以为民义诊、送医下乡等方式,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例如,“民族团结活动月”期间,滇南地区恶性肿瘤影像专题研讨班(肝癌篇)暨矿山/少数民族地区肝癌早诊早治影像专题学习班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举行,旨在促进影像、病理、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同台共话肝癌防治新规范、新进展,共同绘制滇南肿瘤防治新蓝图。又如,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上午,我院内分泌科联合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门诊部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和部门,开展了糖尿病义诊活动,组织住院的边疆民族同胞进行了专题辅导,帮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认识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自我管理能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更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再如,2022年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慢阻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在世界慢阻肺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门诊举办慢阻肺义诊及慢阻肺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慢阻肺的管理和预防意识,守护人们的肺部健康。其中,在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病区,专门邀请住院的边疆少数民族患者,由余霞副主任以PPT形式讲解慢阻肺发生的高危因素、慢阻肺的危害、如何预防及治疗相关知识。最后,在护士张晓婷、普彩云的带领下,带领患者一起操练“呼吸操”,助力患者早日康复。又如,41岁的红河州金平县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少数民族患者邓某,与其丈夫以务农所得抚养两个孩子,经济较为拮据。自邓女士患病后,大儿子辍学照顾她,丈夫只能靠在外做临工以支付住院费用及供女儿读书。由于病情重,邓女士自己无法下床活动,生活不能自理,17岁的儿子一直陪伴在医院照顾患者,家庭缺乏经济来源,甚至母子二人一日三餐都很犯难。医生在查房时,注意到患者身上一直穿着一件有破洞的衣服,经询问得知邓女士已经十年没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服了,于是,临床第四党支部书记王兆敏同志立刻组织支部党员为其捐款1000元,还以一些衣物,为患者送去一缕温暖的阳光,点亮一盏希望的灯,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书写大爱篇章。这些活动,不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红河实践的一项具体行动,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惠泽各民族同胞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
——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对外拓展宣传。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主题,加强与本区域宣传部门及融媒体中心等的对接合作,用好本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集中发布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共同营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2022年11月,本院在学习强国、云南网、今日头条等,发表了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报道7篇,其中,选树出关爱边疆少数民族残疾儿童、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的2022年第一批“云南好人”张梅,她从医36年,秉持着医者仁心,通过专业精湛的康复医疗技术,在健康中国的红河实践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实际工作中,推动了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进步与发展。2021年以来,张梅带领团队,行程3000多公里,足迹遍布红河州8个县市,完成了700多名残疾儿童的筛查工作,其中,80%左右是少数民族残疾孩童。张梅表示每一个患儿,都由她亲自评估,第一次筛查工作,是到各县市残联完成,张梅发现许多乡镇的患儿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完成评估。第二次筛查,她就把工作下沉到各县乡镇,发现大部分患儿的父母离家外出务工,孩子由祖父母照顾,加之每个自然村离乡镇比较远,交通不方便,有的老人难以带着残疾的孩子到乡镇残联进行筛查评估。张梅决定,筛查工作要入村入户,绝不漏掉每一个有康复需求的孩子。张梅的事迹,见诸学习强国、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中国网、环球网、云南网、云南电视台、今日头条、锡都个旧、个旧电视台等。
——在院内强化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高度认同”,通过党史院史长廊宣传、各党支部专题学习,使各族干部群众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医院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院党委要求宣传科,努力营造氛围、做好宣传文章,积极做好长效和常态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进一步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切实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文 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