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我是门诊部的曹医生。您有什么症状慢慢说,别着急……”
这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曹萍的工作日常,作为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身穿白大褂的她,一根电话线、一个电话筒升华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连心桥,曹萍主任像话务员一样耐心地用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解惑释疑、导诊分诊,成为医患同心抗疫、与疾病搏斗的生动写照。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以来,曹萍每天要接到上百个疫情求助电话,从还在读书的学生,到语速缓慢的老人,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听完他们的情况和问题,用笔和纸记录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给出答复和建议。
天蒙蒙亮,就是曹萍“话务员”工作的开始,一直到深夜方休。除了“话务员”工作外,她还要负责发热门诊病例处置、新冠阳性病人转诊、核酸采样等任务。要知道,医院核酸采样点任务极为繁重,有时候一天核酸采样人次能达到1600人,科室人员坚守在一线服务群众和患者,有6人先后感染新冠病毒病。
人少任务重,怎么办?曹萍用身体力行给出了答案。做好每天的求助答疑、科室管理和其他工作之外,她又主动到核酸采样点承担起相应工作。科室人说她是“拼命三郎”,让她多休息一下。她却总是笑着说,疫情形势严峻,大家都辛苦,我多做点没什么的。
有时忙,到了凌晨一两点,坚强乐观的她就到值班室简单地休息。12月的个旧寒气袭人,尤是晚上更凉,但曹萍心中装的是患者的健康和同事们的甘苦,每念于此,心里总是暖暖的。
直到有一天,接完了两百多个患者来电的曹萍,刚打开自己的手机,却发现了两个未接来电。点开,是家中84岁的母亲打来的。
她急忙回拨过去,听到了母亲有些虚弱的声音。
“姑娘,我觉得有点不舒服,身上疼。你什么时候回来?”
听到这里,曹萍顿时泪湿双眼。是啊,什么时候回家?她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因为承担着疫情防控工作会接触阳性病例,家中母亲年事已高,她根本不敢回家!尤其是想到自己女儿已经确诊阳性,母亲也有了症状,自己却不能回去看望一眼,曹萍陷入了深深自责。
但,穿上这身白衣,就是一份责任啊!从2020年疫情发生,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了抗疫,真的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据统计,医院先后派出8批上百名医务人员前往湖北武汉、湖北咸宁、云南河口、金平县等地抗疫,外派约1500人次支援州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些医护们冲锋向前,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一曲曲抗疫的高亢战歌,纷纷化身为抗疫“战斗员”“宣讲员”“示范者”“贴心人”。曹萍深知,自己是这支战斗军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这是我的责任,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在采访时,曹萍这样说到。每一次出诊,她都意志坚定,每一次答疑,她都温柔耐心。医护人员们身负荣光,其实也身心疲惫,但只要穿上白衣,她就和所有的白衣天使一样,有无限能量。
一天两百个来电接诊,或许只是一个门诊部主任的日常工作,因此忙不上接家中母亲的电话,却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真实写照。他们是疫情寒冬中的暖灯,是抗击病毒的执剑人,而她,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白衣执甲抗击疫情勇士中的那一个。
文/图 刘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