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全力以赴!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3-01-10 浏览:1205次 [ ]
摘要: 而今,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面对疫情的冲击波,全院打通,外科改内科,妇科改内科,口腔科改内科……所有专业学科都打响新冠患者的救治战,一边学习一边战斗。面对人手不足和严重减员,带阳工作,带病工作,发着烧给患者看病,打着点滴给患者开医嘱。

1.jpg

而今,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面对疫情的冲击波,全院打通,外科改内科,妇科改内科,口腔科改内科……所有专业学科都打响新冠患者的救治战,一边学习一边战斗。面对人手不足和严重减员,带阳工作,带病工作,发着烧给患者看病,打着点滴给患者开医嘱。中国医务人员,就这样苦苦支撑,以自己带伤带病的血肉之躯,组成了一道钢铁长城,硬生生抗住了疫情的猛烈冲击,确保了中国医疗体系不被击垮,重危患者能够转危为安……他们无暇抱怨,无力争执,无心情表功。请向他们致敬!!!”

其实,这也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真实写照!

直面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的新挑战,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因时因势迅速统筹部署,将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转移到医疗救治上,以“保健康、防重症、抓救治、降病亡”为当前主要的工作目标。当大多数人的生活因疫情笼罩而被按下暂停键,蜗居家中躲避疫情高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近1200名医护人员却没有“停下来”的选择,所有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坚守一线岗位,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2.jpg

每一个坚守 都为了患者健康平安

“对于有肺气肿的病人,除了关注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尤其还要注意关注他的基础病。”这是在急诊科留观病房内,蒋文康主任查房时对现场医护人员的叮嘱。

蒋文康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全科医疗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主任。自2022年12月以来,发热患者激增,加之天气严寒,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高发,急诊人数和重症患者大幅度增加……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形,蒋主任没有一天休息,日日夜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通宵达旦已经成为常态。蒋主任表示,在救治的患者中,重症病人对于我们来说挑战极大,由于大部分病患年龄较大,并伴随着诸多基础疾病,我们在做好疫情相关风险评估的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的相关病情,确保急诊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jpg

急诊科,一盏永不熄灭的灯,24小时有人坚守的地方,是病患数量最多、病种最复杂、救治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医生被层层包围,护士往来穿梭,患者排起长队……一场更为严峻的、没有硝烟的战斗,在2022年末骤然打响。尽管如此,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始终团结一心,共同坚守,以保障患者健康、安全,努力救治入院的患者。

从石屏县人民医院转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并患有急性脑梗的患者周立(化名),入院时双肺都已感染,成为“白肺”,转入ICU病房后,经急诊科蒋主任及医护人员不遗余力地救治,5天时间,该患者的肺部感染得以控制和好转,脑梗的情况也恢复良好。“通过抗感染、抗病毒、改善循环、俯卧位通气、高流量吸氧等治疗手段,周立的救治效果非常理想。”蒋主任说:“周立经过救治后,从ICU病房转入了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目前恢复得很好,这是我们在救治过程中的一个成功病例。”

4.jpg

“还有一位从卡房卫生院送来的病人,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这个病人当时的情况相当危险,氧饱和度非常低,按照常规的救治方式是需要放入支架的,但是他肺部的感染已经很严重,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考虑首先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情,最终,按照保守治疗的原则,通过一系列溶栓、抗感染、抗心衰等治疗,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将该患者的病情转危为安,从ICU病房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在收治、救治过程中,ICU的医务人员尽最大努力将重症病患的病情由危转安,将他们一个个从重症病房转回普通病房,扛过第一轮疫情高峰的冲击。

蒋主任表示,急诊科在接收重症病人后,要根据病患的相关病情和症状分流到相关科室,而危重患者要进入重症医学科,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保证病人的救治,再重的病人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

5.jpg

面临此波新冠疫情冲击,老年人是感染人群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他们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或基础性疾病加重,或肺部感染严重,极易演变成重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诸多病患中,重症的老年人也较多,但是,医护人员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全力以赴展开救治工作。

一位重症肺炎、七十多岁的病人李振雄(化名),出现呼吸困难,气阻加重等症状,“来到我们医院后,CT扫描结果显示,这个老人的肺部感染已经相当严重了,双肺白肺。”蒋主任说:“这位老人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是老人家很顽强,配合得非常好,到ICU以后,通过高流量吸氧、积极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已经从ICU病房转到全科医疗科普通病房了。”

重症老年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救治的病例不止李振雄一个,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是典型。“这位患者双肺感染,在入院一天的后半夜,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并且复查CT显示肺部感染情况很严重,医护人员立即将他转入到ICU,通过俯卧位通气、抗感染等手段积极治疗后,病症得以明显好转和稳定,随后被转入到普通病房。”

在这个寒冬的白天与黑夜里,大量病患涌入急诊、全科、老年病科等,导致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运转,但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争分夺秒的救治战中,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是带病坚持上岗,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临近退休年龄的专家刘医生,主动申请进入阳性病区工作,在自己感染后,也仍然勇毅地坚守在一线。

2023年1月4日,个旧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采访,无论走到哪个病区,都会听到医护人员们坦然地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职,在这个时候如果医务人员都不挺身而出,那么我们老百姓该怎么办。我们要扛起来,才对得起我们的职业初心与使命,对得起老百姓期盼的目光。”

8.jpg

每一道防线  都是你最强最暖的“医靠”

全院一盘棋,齐心抓救治,与新冠病毒鏖战不需要宣言,每一个行动都铿锵而坚定。心内科护士李梦芸,身怀六甲坚守岗位,直到自己也阳了,却只是淡淡地说:“我努力了!”泌尿科护士何依莎,自己一岁多的孩子阳了,同样坚守岗位,她说:“我们不少同事也发热了,我不坚持,谁照顾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李艳萍也阳了,病情稍微好转,立即就回到岗位,她知道,这一时期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同比增加了5倍,重症患者也不断增加,多一个医护人员坚守,患者就多一份希望……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努力成为老百姓最强最暖的“医靠”。

9.jpg

所有医护人员,用无私与奉献共克时艰。“为保障院内整个医疗系统的正常运作,保证个旧市民的急救需求,医院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护士到急诊科支援。”蒋文康主任说:“目前,我们医院的所有医疗设备统一由医院统筹调配,不是说哪个设备就在哪个科,哪张床属于哪个科,只要哪里有病人需要,我们就往哪里推设备,往哪里协调床位,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危重病人救治的需求。”

并且,为了保障本院和区域内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医院停用行政车,车队驾驶员全部保障救护车出行,同时,从全院抽调医务人员和驾驶员全力保障支援120出诊急救,很多科室的医护人员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干完本科工作后,又加入到120的二线班、三线班,最近一个多月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已经出急诊救护车700多趟,最多一天出急诊41趟。

10.jpg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高莲英表示,自从国家新十条政策出台后,医院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感控管理协调开辟出新病区以应对病人的救治需求。“在救治过程中,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们开辟全科医疗科作为重症病区,还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全科二病区等,用来收治重症患者,并且,包括外科在内的所有科室都在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在救治新冠患者的过程中,医院每天下午四点对各个科室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院会诊讨论,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另外,在做好收治新冠患者的同时,还要保障其他未感染患者安全的治疗环境,感控管理工作的做法就是——核酸阴性阳性患者分区、分类、分开救治,最大限度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病区拓展后,医护人员工作量也剧增。然而,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在云南省DRGS权威公示中肺癌手术例次每年1000例而名列前茅的胸外科,也承担了救治新冠病人的任务;ICU段永洪医生,顾全大局、不辞辛劳,带领乳腺外科医生开设全科二病区,呼吸内科余霞医师,带领从外科系统抽调来的医生,开设了呼吸二病区,收治新冠病人……

无疑,如何及时收治新冠患者、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的一场“大考”,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积极面对,迎难而上,总结和给出了应对此次疫情形势变化的诸多有益经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内分泌科负责人兰俊香表示,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分流病人,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判断新冠感染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轻症患者以服药为主,需要住院的患者进一步判断病情程度,重症患者以氧疗、激素治疗、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为主的治疗方式。我们也在不断进行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培训,借鉴国内外医院的救治经验,不断提高救治能力。”

除了要具备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治疗原则、方案和防控措施外,建立起坚实防线,成为人民的“医靠”,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坚守、团结与奉献。而今,红河州第三人医院,所有科室都在行动,“大家常常忙到没有时间脱下口罩和防护服去喝水,去上厕所,也不可能准点去吃饭,有时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吃‘晚饭’。”而在医院面临最关键、最艰难的时刻,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65名年轻学员,也义不容辞冲在医疗救治的最前沿,到急诊、重症、全科、院前急救补充新的力量……全院上下,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守护者”的使命与担当,与医院一道,为赢得保健康、防重症、抓救治、降病亡的胜利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让每个患者都有依靠、能依靠,为广大患者打造疫情救治和生命健康的“安全港”与“生命长城”,让更多人看到了阴霾之下的爱与光。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希望住进我们医院的广大患者能在积极治疗下得以康复,能回家与家人们团圆,这是我们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连升如是说。

诚然,你的康复,就是我们的幸福!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辞旧迎新的脚步声里已经聆听到春天的讯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用行动庄严承诺,始终与人民同在,以平凡之躯守护着病痛中的每一个人!这些被称为医生、护士的人,是我们生命星空里最灿烂最耀眼的“星星”。

12.jpg

文/图  何心瑜 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