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学习卫健】专家云集共话药学发展 红河州药学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落幕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5-10-11 浏览:15次 [ ]
摘要: 为全面提升红河州药学服务专业水平,助力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10月10日至11日,红河州药学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举办。

为全面提升红河州药学服务专业水平,助力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10月10日至11日,红河州药学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汇聚省内外药学及临床医学领域权威专家,以专题授课、案例研讨、经验分享等多元形式,为全州各级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者奉上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盛宴。

image.png

开班仪式启幕:锚定药学服务发展新航向

10月10日上午8时30分,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9楼多功能厅正式启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马刚发表欢迎致辞,对莅临的专家学者与参训学员表示诚挚欢迎,并指出:“药学服务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支撑,本次培训旨在凝聚智慧、共促提升,为全州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药学保障。”致辞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为培训拉开了专业且富有活力的序幕。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家祝主持了开班仪式。

image.png

专家授课:多维度解码药学前沿与实践

本次培训课程体系紧扣药学服务核心领域,涵盖医改与慢病管理、药物警戒、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肿瘤药学、药学门诊建设等方向,专家授课既具理论前瞻性,又深植临床实操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孙明辉教授以《漫谈医改与慢病管理》为主题,结合医疗改革政策红利与行业痛点,系统剖析了慢病药学服务的发展路径,为学员厘清了医改背景下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逻辑。

image.png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学昌专家带来《区域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与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融合创新》,从药物安全监测体系构建到真实世界研究的实践突破,为区域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

image.png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胡雪莲教授聚焦《临床药师深度参与的抗菌药物管理实践》,通过典型临床案例的拆解分析,阐明了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守门人”作用,为基层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操方案。

image.png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孔树佳教授开展《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实践》,以处方点评为切入点,强调抗肿瘤药物精准应用的重要性,助力学员提升肿瘤药学服务的质量把控能力。

image.png

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勇教授分享《药学门诊促药学服务能力提升》,聚焦药学服务模式转型,为药学工作从“药房保障”向“门诊服务”延伸提供了经验参考,推动药学服务价值进一步凸显。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双文武主任深耕中医领域,以《咳嗽论治:中医辨证分型与用药之道》为题,融合中医辨证思维与药学服务实践,拓宽了呼吸系统疾病药学干预的思路。

image.png

image.png

此外,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家王家祝专题讲授了《医师-药师携手,共筑医疗发展共赢之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家武丽锳专题讲授了《三医联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袁晓露专题讲授了《用药精要——常见抗肿瘤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刘晓华专题讲授了《围术期抗凝药物治疗管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吴春莲专题讲授了《糖尿病药物医嘱审核要点》。


病例研讨:多学科碰撞点燃实践智慧火花

10月11日上午的病例讨论环节,以普外科典型病例为载体,集结肝胆、普外、肿内、放疗、病理、放射、介入、皮肤、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学员们围绕“药物选择的循证依据”“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等议题热烈交锋,实现了“药学+临床”多学科思维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药学服务的临床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

image.png

总结展望:蓄力药学服务长效发展

10月11日上午11时20分,培训班总结仪式如期举行。与会专家对培训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学员代表坦言:“本次培训既更新了药学知识体系,更强化了临床服务技能,为今后开展工作注入了专业动能。”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红河州药学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能力提升平台,对推动全州药学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红河州药学领域将以本次培训为起点,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人才培育与服务创新,让优质药学服务真正成为守护群众用药安全、助力医疗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


文/图  赵俊峰 唐艺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