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声明:
为履行和践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院通过开展医学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健康知识水平。在医学科普展示过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本院可对来源于网络公开传播的图片素材进行合理使用,以帮助公众消除阅读障碍,直观理解医学知识。上述使用行为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亦不涉及任何经济利益。如图片原作者或版权方对此持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院删除。
9月19日-21日,由云南省抗癌协会、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红河州抗癌协会主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承办的“2025年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新型标志物与肿瘤精准诊断学术会议暨肿瘤临床检验新技术与新项目学习班”在云南个旧成功举办。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启肿瘤精准诊断新征程
会议在位于个旧金湖之滨的世纪广场5楼会议厅揭开帷幕,开幕式由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冯再辉主持,红河州抗癌协会理事长马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秘书长毛敏教授、云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谭晶分别致辞。他们强调了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在精准医疗中的关键作用,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新型标志物研究与肿瘤精准诊断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区域肿瘤诊疗水平。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红河州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这标志着红河州在肿瘤临床检验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当地肿瘤精准诊断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障。

主旨报告:专家云集,共探肿瘤诊断前沿进展
本次会议邀请了省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带来精彩的主旨报告,涵盖肿瘤标志物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新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


湖南省肿瘤医院唐发清教授围绕肿瘤诊断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分子研究展开深入阐述,分享了其团队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的最新成果,为肿瘤精准诊断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钱净教授聚焦临床检验技术及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为检验学科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颖教授在肿瘤精准诊断标记物及技术平台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方面带来了前沿进展,其研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仁泉教授在线上分享了肿瘤标志物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以及肿瘤诊疗及其免疫微环境调控和耐药机制的最新发现,为肿瘤研究的多维度探索提供了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秋涯教授则在临床质谱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精彩汇报,展现了前沿技术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广阔前景。
此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李娅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敏教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杨礼志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邰文琳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何亮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甸子芩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陶亢作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施雄飞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杜治军教授、建水县人民医院唐伟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海洲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石瑞教授、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魏广云教授等省内外专家也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肿瘤临床检验的多个细分领域,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全委会:总结规划,推动专委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全委会,由专委会主任委员、云南省肿瘤医院杨丽教授主持。会议总结了专委会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明确了未来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专委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云南省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结语:学术交流促发展,精准诊断惠民生
本次会议通过主旨报告、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为省内外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参会者纷纷表示,会议内容前沿、实用,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为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有力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为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最终惠及广大肿瘤患者,为实现肿瘤诊疗的精准化、个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赵俊峰 袁一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