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一位意外跌倒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受伤、在昆医附二院实施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说:“我现在基本可以放下拐杖自己行走了,曾经以为要在昆明进行一段时期的康复训练,还担心各方面不方便,没想到身边的医院就有专业的康复训练。”
那么,什么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为什么要做这项康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医学科主任、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双文武介绍: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主要功能是构成股胫之间的内在铰链,并限制胫骨向前过度位移及小腿的外翻和内旋。随着我国体育竞技的发展及全民健身远动的普及,ACL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远动损伤之一,ACL损伤时会造成膝关节不稳,疼痛,肿胀,及运动功能障碍,一旦断裂,必须给予手术治疗,那么关节镜下重建是治疗ACL断裂最常见手术方法,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但在临床上,很多患者会因为疼痛,肌肉萎缩,制动等因素导致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影响回归原有的家庭,职业及社会活动,这也就是患者要选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目的。
双文武说,前交叉韧带损伤大多数发生在运动时,尤其是方向快速变化和跳跃时,多见于足球,篮球,滑雪,曲棍球等运动中,可单独损伤,常与膝关节其他静力结构(如侧副韧带、关节囊韧带或后交叉韧带以及半月板)同时发生损伤(三联征)。ACL损伤可以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患者也可以因为自身意外跌倒等因素而损伤。
双文武告知,从膝关节解剖结构来看,膝关节由股骨,胫骨,髌骨三块骨组成;主要由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髌腱五条韧带;其他的还有软骨,半月板,滑膜,关节囊等结构。ACL起自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方,止于胫骨隆突的前内方,具有限制胫骨过度前移和旋转,限制膝关节过伸的作用,一旦损伤,就会出现疼痛、肿胀、不稳等临床症状。
那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有什么重要性?双文武回答,可以帮助患者消炎,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防止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康复训练包括:术后1天至1周,消炎,消肿止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冰敷及加压治疗,冰敷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加压可间歇15-18小时。
踝关节主动曲伸锻炼(踝泵),每天5组,每组20次。
CPM机训练(0°-30°开始),每天两次,每次15-20分钟。
活动髌骨,四个方向每天两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6-10次。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向心收缩锻炼,每天6-10组,每组20次,每次保持10秒。
直腿抬高锻炼,术后2-4周,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步态。
神经肌肉电刺激,每天1-2次,每次20分钟(可根据患者及治疗师的时间及设备考虑,但每天至少1次)。
肌力训练,双拐下足尖着地行走。患腿向前迈出脚尖着地,同时双拐向前放在脚尖同一直线处,健腿跟上。
患者抗自生重力在0°-100°主动活动。
双拐全脚掌着地部分负重行走。患腿向前迈出全脚掌着地,同时双拐向前放在与脚尖同一直线处,键腿跟上。
术后5-8周,强化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肌肉耐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节松动Ⅰ,Ⅱ级手法。
关节牵引及肌肉牵伸。每天5-8组,每组10次,每次维持10秒。
强化屈膝肌和伸膝肌肌力训练。
脱拐下患肢负重及除去支具步行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
增加本体感觉,改善步态接近正常,增加肌耐力。包括:弓步训练,靠墙静蹲,平衡球训练等。
术后12周以后,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包括:自行车训练,游泳训练(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等。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治疗,中药熏蒸治疗,可贯穿全过程。
双文武强调,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害,打个比方,一个帐篷由四根绳子固定,断了一根,那么这个方向就会出现不稳。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短期危害,主要是运动能力的减弱或丧失,继续勉强运动,很容易出现二次损伤,及关节内其他结构如,半月板、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远期危害,关节不稳,会存在异常活动,导致关节磨损速度加快,老化加快。一般超过一年时间,就容易出现内旋不稳,这是前外侧韧带结构被累坏了,出现松弛的结果,此时无异于雪上加霜了。所以说,前交叉韧带对于膝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当怀疑韧带损伤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诊疗,当然,包括术后要高度重视康复训练和治疗。
摄影报道/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