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在接到支援个旧市气膜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的突击任务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迅速组建12名业务技术过硬的年轻队员,第一时间赶到气膜实验室,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仅有33岁,从10月12日到17日,在为期5天的支援时间里,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坚决服从上级部门工作安排,圆满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共同为个旧市全面防控疫情贡献了力量,交出一份优秀的抗疫“答卷”。
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原援沪检测队员们带着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突击队员们检查设备、清点物资,为核酸检测做好充分的准备。核酸检测包括样本接收、试剂配置、加样提取、基因扩增、报告解读,需要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由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12名队员大部分都有着多次支援抗疫的经验,因而对于分配到的任务很快达成熟练配合。
气膜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负责个旧市主城区的全员核酸筛查,面对源源不断的标本,队员们每天早早就进入实验室,通宵达旦确保任务完成。气膜实验室是充气式软膜,每个舱像帐篷一般,但是内部空间却很狭窄,再加上各种仪器的噪音和发热,连续工作几小时就会出现头晕等生理反应,但队员们坚守岗位不退缩,力争加快速度多做一份样本,就多排除10个人的疫情风险,个旧就早一分钟可以排除隐患。
特别是第三轮筛查,由于沙甸街道样本加送,工作量剧增,队员们工作时间达到了每天14小时,一天检测任务结束,口罩的勒痕、粘在两鬓的头发、黏在身上的衣服,无不诉说着他们的辛苦,但任何人没有半句怨言。尤其是安排收尾工作的队员,还需要负责对结果复查、清扫实验室,所有工作完成,已经是第二天早上7点了,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稍稍休息,核酸采样标本源源不断送来,又要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支援过金平、河口抗疫,这次疫情还是来到了家门口,我们这次为自己加油!”朱林波老师说到。2022年10月12日一早,队员通知在医院门口集合,当朱老师到达医院下车时,她的儿子瞬间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因为在他小小的心中已经明白,妈妈穿上突击队的衣服,就意味着妈妈又要离开他一段时间了。每次疫情暴发,投入抗疫一线,朱林波都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和孩子。
初为人父的李兴富,也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安排好了刚刚满月的女儿,收拾行囊奔赴气膜方舱实验室。
在个旧市主城区实施临时静态管理的时候,很多人看见了金湖东岸体育场上空明亮的灯光彻夜不熄,那是个旧市气膜方舱实验室夜以继日的灯光,也是很多人心里期盼战胜疫情的明灯,点灯的人,就是这样一群青春飞扬的战“疫”者。
陈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