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张雅斌副主任医师团队,依托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一晖专家工作站,联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管一晖教授团队,在医学影像领域著名期刊《European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IF:7.034)在线发表题为《Evaluation of novel antiCEACAM6 antibodybased conjugates for radioimmunotheranostics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论文,阐述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放射性新药 CEACAM6 抗体偶联物的临床前评价,展现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合作项目放射性新药临床前研究的成果。
背景介绍——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临床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放射性核素-抗体共轭药物,用于肿瘤的靶向诊断,灵敏且特异性高。CEACAM6是癌胚抗原基因家族中具有癌基因功能的分子黏附蛋白,在胰腺肿瘤中过度表达,是胰腺导管癌的潜在诊断和治疗靶点。我们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放射性药物,用于胰腺导管癌和其他实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研究方法——合成了一种CEACAM6重组抗体NY004,将其与放射性核素偶联。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模型的诊断成像和抗肿瘤评估。
结果——利用显微PET、免疫组化和生物分布检测,分析出[89Zr]-NY004在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中的靶向性和生物分布。我们的结果指出,NY004是一种良好的放射免疫治疗法的药物载体。我们的研究表明,NY004靶向摄取率高,在肿瘤中保留时间长(注射后长达6天),特异性好,成像效率高。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药物[177Lu]-NY004在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中的治疗评估显示,NY004在肿瘤中的摄取率高且时间长,非靶器官摄取率相对较低,抗肿瘤效应显著。
结论——CEACAM6重组抗体NY004是一种有效的核素载体,核素标记简易、靶向特异性高,并能在胰腺癌组织中持久滞留。
Fig.2 [89Zr]-NY004在荷瘤小鼠模型中的生物分布
Fig.6 177Lu-NY004的疗效评价
延伸阅读一:《European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介绍
《European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是欧洲医学影像领域的领先期刊之一,由欧洲放射学学会所有,由Yves Menu教授主编(法国巴黎)。它发表关于临床科学和研究、结果和病人研究的原创文章和元分析。该杂志被全世界数千名读者定期订阅(+100.000),使它成为放射学中传播最广泛的附属期刊之一。据悉,欧洲放射学的2021年影响因子为7.034。
延伸阅读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始创于1979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核医学诊疗体系,取得滇南首张科研型PET/CT配置认可证,近3年发表SCI论文4篇。通过2023年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一晖教授工作站的建立,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将在管一晖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点针对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等开展核医学诊疗工作,着重于分子探针和治疗性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并且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未来将依托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滇南肿瘤医学中心资源,致力于建立红河州核医学质控中心、红河州多模态分子影像平台、红河州核素诊疗一体化平台,对提高地区乃至云南省核医学诊治水平、丰富恶性肿瘤诊治手段,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一晖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主任,是国内著名核医学影像专家,他所任职的单位是全国最早引进PET的单位之一,他主持完成PET检查累计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开展新型分子探针显像超过60种,位居全国第一。他长期从事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及研究工作,带领团队探索二十余年,牵头制订了多项行业标准,牵头多项基于PET/CT的疾病诊疗队列研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率,为国内同行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思路。
文/图 陆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