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
举行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百姓的健康意识,提高百姓的健康知识水平,方便患者就医,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开展了以“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的2023年第二期健康义诊活动,在医院党委副书记蒋文康的牵头带领下,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肿瘤二科、耳鼻喉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全科、康复科、眼科、儿科、B超、放射科等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积极参与,为蒙自广大百姓提供义诊服务。
义诊现场,医护人员认真为蒙自居民免费查体、测血压、测血糖,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针对其身体状况给予合理的健康建议,讲解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详细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对于专科疾病的患者,给予抽血、B超等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正确、及时就医。通过本次义诊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专家服务,方便了蒙自患者就医,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文/图 曹萍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开展
首例乳腺钼靶引导下细针穿刺定位术
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在杨宝和主任的带领下,与放射影像科协作,成功开展该院首例“乳腺钼靶引导下细针穿刺定位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确诊阴性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实现了肿瘤发现时间窗前移,避免了定期观察延误疾病和盲目手术导致创面大而不利于患者康复。
50多岁的段阿姨,因4年前发现左乳肿物,当时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于2023年8月28日再次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乳腺B超提示:双乳乳腺腺体增生声像,仅钼靶显示左侧内下象限微小泥沙样钙化影。因肿物太小无法触及、彩超也未见显示,如何做出临床判断?是观察还是做活检确诊?
杨宝和主任带领乳腺外科团队通过充分讨论、认真研判,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决定使用在钼靶下导丝定位技术,为患者明确标注出乳腺钙化位置,从而确保随后的手术精准切除可疑钙化灶。
8月31日,在放射影像科的密切配合下,该院乳腺外科团队在钼靶引导下成功为患者实施术前左乳病灶钩针定位,通过这根留在患者乳腺内的定位细针引路,乳腺外科医生在手术台快速锁定病灶,精准切除病灶,实现了乳腺病变的精准治疗。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冯再辉介绍,随着全新数字化三维断层乳腺钼靶机的更新替换,该院在乳腺两癌筛查、常规体检、微创旋切、穿刺活检、术前定位、术中标本检查、术后随访等方面已形成完整的影像检查链,能满足乳腺患者检查全方位的各种需求,全力为女性的健康美丽保驾护航,助力乳腺外科高质量发展。(文/图 刘忠华 李自翠)
延伸阅读:乳腺癌筛查小知识
超声的优势在于分辨病灶的囊、实性,它反映的是乳腺组织及其病变的声学特性,对囊肿等液体病灶尤为敏感,诊断准确率可以高达95%。但对于低回声的组织区分能力不强,如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乳腺癌都是低回声,只能主要根据边界及形态等来诊断;
超声显示的是断层图像,这一点类似磁共振和CT,在看小病灶时候非常敏感,容易有假阳性,而假阴性很少。在有经验的B超医生操作下,往往可以发现1cm甚至更小的肿物;
可以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扫描,如横切或纵切全面分析病变的形态和性质,检查更彻底;
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看病灶血液供应情况,分析判断病灶内有无不规则血流,从而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辨别;
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和实时性,价廉,且对身体无伤害。
钼靶广泛应用于各种乳腺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是利用 X 光投射到乳房上面,穿过乳房以后将它成像在含钼的底板上,然后对乳房的影像进行一个分析诊断,和乳腺超声一样,是一种无创性检查。钼靶可以看到乳房的纹理有没有纠集,是否有结节,周边边界是否清楚等,钼靶对钙化非常敏感,对钙化的诊断优于超声。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对于钼靶还会存在一些疑问,下面逐一进行解答。
1、做了钼靶还要做B超吗?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了,很多人认为做了钼靶没问题,乳腺就没问题了,真是这样吗?钼靶看钙化灶比较强,而超声看小肿块比较强,二者各有各的特长,钼靶与B超互相配合,才可以做到全面诊断,不会遗漏。
2、检查钼靶为什么有年龄要求?
一般建议35岁以后再做乳腺钼靶检查。乳腺钼靶是利用软射线穿透乳腺软组织,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年轻女性的乳腺腺体往往过于致密,会影响软射线的穿透力,降低钼靶的敏感性,所以小于35岁的女性一般不做钼靶检查。
3、钼靶检查如何做?会不会痛?
每侧乳腺都需要做两个体位的摄片,即头尾位和内外斜位,拍片的时候会对乳腺做一定的挤压,有一定不适,但一般都能接受,拍好后就会放开。
检查最佳时机:每个周期腺体会有生理性增生的过程,尤其是月经来潮之前,本就存在生理性的增生疼痛。因此,最佳的拍片时机在月经结束之后的一周左右。
4、钙化灶是什么?
乳腺钙化灶是乳腺内肿瘤病灶因营养不良出现坏死,导致钙盐沉积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可呈泥沙样、针尖样、成簇状,或沿乳腺导管呈区段分布等。
良性乳腺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粗、数目较少、密度较高、分布相对较局限的特点。而恶性乳腺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细、数目较多、密度较低,分布相对较广的特点。
钙化灶是摸不到的,而且很多时候连超声或MRI都发现不了,乳腺钼靶是发现钙化灶最好的检查,也是乳腺癌筛查重要的方法。
5、什么样的钙化灶要引起重视?
——孤立丛状微小钙化,直径0.5mm以下,每平方厘米内,超过5-10枚;
——成群无法计数的微小钙化,或大小不等的钙化,但以微小钙化为主且密集分布于某一区域;
——小线虫状、泥沙或针尖状、线样/分支状钙化;
——病变区内及其附近同时发现钙化,或仅在病变区边缘发现钙化;
——沿乳导管方向,密集分布的钙化等。
——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两种技术不能互相代替,这两种技术是优势互补的:
(1)彩超看小病灶优于钼靶,而钼靶看钙化优于彩超;
(2)彩超看细微病变敏感有余,而特异性不足,钼靶看宏观的结构扭曲和组织对称性方面更胜一筹;
(3)彩超对年轻或者致密型乳腺是首选诊断方式,具有简便、价廉、无创伤、相对舒适的优点,而钼靶对老年患者、乳腺疏松的患者诊断效能较高,缺点是有一定辐射,且检查时乳房要承受一定压力,有明显的不适感。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引导护士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近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中国抗癌协会造口伤口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特邀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伤口治疗师、淋巴水肿治疗师王光扬及个旧市人民医院国际伤口治疗师苏敏到院为伤口造口小组成员及乳腺外科护理骨干进行授课。
两位专家分别从淋巴水肿定义、分类、分期及淋巴水肿CDT的治疗进行详细的理论讲授,并分享了五例行CDT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的的案例,通过分享,大家了解到,虽然淋巴水肿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针对性的CDT治疗,可有效的消除水肿,控制疾病的发展,通过持续长期或终生维护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随后,王光扬老师到病房实地教授两例淋巴水肿患者的CDT治疗方法,重点讲述了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期,伤口、造口小组学员就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宫颈癌术后会阴淋巴水肿护理提出专业问题,老师们热情解答,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学习期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也开展了伤口、造口护理义诊活动,本次义诊由护理部牵头,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成员全部参加,为前来咨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了伤口造口的相关知识,包括伤口分类、处理方法、预防措施、饮食指导等,帮助他们解答了很多伤口造口方面的困惑,随后,详细登记患者信息,指导他们到伤口造口门诊进行免费换药。义诊结束后,伤口造口小组组长许海燕为前来义诊换药的孔某进行伤口、造口换药,她说,伤口愈合恢复是一个缓慢、煎熬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专业护理人员娴熟精湛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患者自己调节好心态,增强自身体质,双管齐下,才能加速伤口的愈合,对此,患者表示非常赞同。
通过此次系列科普活动,小组成员们正确引导了伤口、造口、淋巴水肿患者的就诊方向,同时又搭建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文/图 李仙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又添荣誉
近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召开2022年实践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暨2023年工作推进会,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教学秘书梁籽言荣获优秀实习管理教师称号,景秀姗、赵莎莎荣获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微光,微以致远”出自《学者说》。意思是说,教师如同一束光亮,光亮虽然微弱,但是能够照得很远。比喻教师的事业虽然看似平凡,但是影响深远。据悉,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承担着大量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包含临床护理带教、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技能考核、职业素质培养等。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促改,教学相长”的方式促进临床护理人员钻研业务,围绕实习教学大纲制定并完善教学计划,以临床带教为抓手,临床护理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护理带教方式,提升护理临床教学能力。
近年来,该院每年进行各类教学比赛,遴选出一批批优秀护理教学人才。通过组织各类教学会议、参与高水平师资培训、举办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不断加强临床师资能力培养,有力保障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文/图 周秋云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开展“救在身边”——世界急救日活动
2023年9月6日,“99”世界急救日前夕,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职业病防治院、红河州红十字医院,在医院急诊科门前举办了主题为“数字赋能救在身边”的第24个世界急救日活动。
医院放射影像科的医技、门诊部的医护、全科医疗科的医护以及实习同学等90人参加了此次科普、培训活动。部分就医群众参与了培训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培训老师,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永洪介绍开展心肺复苏需要做好以下五步:
一是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二是快速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轻拍双肩,大声询问,若无反应,则触摸双侧颈动脉搏动是否存在,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5-10秒后,二者均无即可判断为心脏骤停,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三是寻求帮助,拨打120并尽快取得AED设备。
四是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叉、掌根重叠,手掌根部持续按压,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胸廓。需注意的是,按压时肘关节不能弯曲,一定要垂直向下,且每次按压后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此外,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以确保脑部供血并减少重要脏器的损伤。
第五,人工呼吸。应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分泌物等,用左手下压其额部,将右手食指与中指放在下颌部,保证下颌与耳部的连线垂直地面。再用毛巾或纱布盖住患者的嘴,捏紧其鼻孔,然后嘴包嘴快速吹入气体,同时观察胸廓起伏,连续进行2次人工呼吸。此外,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为30:2,需持续按压,5组为一个循环后评估患者颈动脉搏动及胸廓起伏情况,等待AED设备及救护人员。
文/图 孟现峰
防止食用野生菌中毒: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提醒拧紧“舌尖安全锁”
每年6-9月是野生菌大量上市时节,近期因食用野生菌中毒新闻频报。为进一步强化人们食用野生菌中毒防范意识,正确认识对待食用野生菌问题,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技党支部联合门诊部,于2023年9月5日在门诊六楼B超室等候区,面向患者开展了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知识健康宣教活动。
活动首先讲解了食用野生菌和不可食用野生菌常用的几类辨别方法,其次讲解了野生菌中毒类型和中毒表现,接着讲解了食用野生菌的注意事项和野生菌中毒的急救处理,最后借助彩色野生毒菌图片让大家认识一些云南省常见的野生毒菌。培训期间,宣教人员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与患者分享经验心得,开展交流互动和讨论。当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时,急救处理:一、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120,告知自己食用的野生菌名称、食用时间、地点和同餐者;二、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摄入;三、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四、对已经昏迷的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医务人员救治参考。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消除了人们食用野生菌中毒急救处理的知识盲区,同时提高了广大患者食用野生菌安全防范意识,达到了预期的宣教效果。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也借此机会提醒广大群众牢记预防野生菌中毒“三不”原则: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从根本上杜绝和远离野生菌,拧紧自己“舌尖上的锁”,为自身生命健康安全负责。
文/图 赵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