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死亡率、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和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肿瘤治疗提倡精准治疗,作为精准治疗的前提,基因检测也成了热门话题,关于肺癌的基因检测,我们都需要了解哪些事项呢?
为什么做基因检测?
肿瘤在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疾病,正常细胞是受机体调控的,但当细胞在致癌因素影响下发生基因突变,不再受机体调控出现异常增殖,就可能形成肿瘤。
驱动基因决定肿瘤细胞的生长,不同类型的肺癌,驱动基因也不同。如果能准确知道突变的基因,从而找到针对性的药物,就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或者消灭肿瘤细胞,实现精准靶向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因此,只有通过精准的检测才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哪些患者需要做?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癌又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和肉瘤样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腺癌,其次是鳞癌。
大部分肺腺癌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来匹配相对应的靶点药物,建议进行常规基因检测。肺鳞癌患者发生基因突变可能性较低,但是仍有机会通过基因检测,匹配相对应的靶点药物。如果是不吸烟、经小样本活检诊断鳞癌或混合腺癌的患者,建议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及ROS1融合等基因检测。对于纯鳞癌患者,除非患者从不吸烟,或者标本很小,或者组织学显示为混合性,通常不建议进行EGFR突变检测。小细胞肺癌发生基因突变的机率很低,极少适用靶向药物,因此检测意义不大。
检测哪些基因?
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子基因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基因: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
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ROS1(ROS原癌基因1)
MET(MET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B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
RET(RET原癌基因)
NTRK(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
TMB(肿瘤突变负荷)等[1]。
何时进行基因检测?
确诊肺癌后,患者根据分型会进行基因检测,但在治疗过程中只需要做一次基因检测吗?
显然不是的,肿瘤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生进化,可能导致靶点的改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耐药”。靶点改变后我们需要重新做基因检测寻找新的靶点、新的药物,因此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基因检测。
如何进行基因检测?
肺癌基因检测优先选择肿瘤病理组织来做,如果无法获取肿瘤组织,也可以通过液体活检,即通过血液或体液(如胸腔积液或脑脊液),这种方式不仅便捷而且创口小,可以进一步诊断疾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适合的方案。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分为:基因芯片技术、二代测序技术(NGS)、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
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检测的内容及临床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精准医疗时代,基因检测为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基因联合检测是目前肺癌诊疗的趋势,最大程度的做到精准治疗,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并减轻患者的负担。
选择什么地方进行基因检测?
NCCN/CSCO指南明确指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精准选择对应靶向药物。这些基因包括EGFR、ALK、ROS1、RET、MET、BRAF、HER2、KRAS、NTRK1、NTRK2、NTRK3。基于此,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朋友的医疗服务需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分子(基因)检测中心积极筹备,在肿瘤、分子诊断等各领域的专家教授指导下,现已在红河州内率先独立开展肺癌基因检测项目(NCCN/CSCO指南推荐必检基因全覆盖,获批靶向药物的基因位点全覆盖)及各种肿瘤基因检测(与云南省肿瘤医院合作开展)服务于广大患者。
文/图 朱顺挥